德清以典型引路推进全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06.08.2015  10:57
德清五四村新农村建设展示馆

   浙江在线德清8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编辑/胡芸) “祖业克继,耕读相传,勤俭达礼,谦虚戒满。 ”70岁的德清老人陈景超将家训刻在木板上摆在家门口。时逢暑假,他正坐在自家的藏书楼里,给本村的孩子们讲述抗战的故事。这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已经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德清以“典型引路”,以德约民,以德治业,走出一条城乡协同发展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典型带动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典型引路”是德清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动员群众融入先进典型的评选、宣传、学习等过程,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从而形成了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

  为充分挖掘本地基层的特色人文资源,德清按照农村文化节“一乡一节一品”的思路,将原汁原味的乡土德育文化搬上舞台,搭建了公民道德教育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联动平台,也有力整合了农村文化资源,建设了一批特色文化乡镇,推动了乡村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民间设奖”也是德清在树立典型、倡导文明新风的独特做法。自1997年设立首个民间奖项以来,目前已发展到43个,涉及孝敬长辈、见义勇为、外来人员风尚、残疾人励志等多个方面,授奖群众累计已超5千人,形成了“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独特现象。

   一座农民藏书楼背后隐藏“榜样的力量”

  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村中心一座崭新的徽派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白墙黑瓦的三层小楼,门口挂着“乡村非遗馆”、“德清图书馆衡庐古籍社”、“春泥计划教育基地”等多块牌子。它的主人叫陈景超,远近闻名的乡贤,村里大名鼎鼎的“文化人”。

陈景超的藏书楼

  “我从14岁开始收藏古籍,现在有大概15000册。”陈景超带着记者上楼,书墨香气扑鼻而来。这些被他视如珍宝的藏书,全部收藏在二楼专门的房间里,分门别类地装进铁皮箱和木质书柜,并标上书籍类型。

  这座属于农民藏书家的藏书楼,免费向村民开放,成为东衡村村民独有的精神家园。

  在人口不到3000人的东衡村,超市、农贸市场、养老院等应有尽有,更有千人礼堂、藏书楼等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物质上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精神上城里人甚至还羡慕我们。”陈景超自豪地说。

  一个全国文明村的“十年百佳”计划

  刚见到孙国文,这位德清五四村的村支书就把记者领到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主题馆,门口十六份大大的中央一号文件格外引人注目。就在今年,五四村被评定为“全国文明村”。孙国文说:“是中央一号文件才让我们老百姓富起来。”

  从去年开始,五四村就开展了“和美家园精品示范村”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村级道路绿化亮化、居家养老中心改造提升等20多个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统一回收处理、生活污水统一处理。

五四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

  “物质条件好了,自然而然地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富了,精神更富,这才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孙国文介绍,村里为把“正能量”体现出来,正在开展“十年百佳”计划,通过典型的力量逐步推进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他举例说,村里每年会根据农户的庭院整洁、美观程度评选“美丽庭院”,第一年给获奖农户十盆兰花,第二年再次评选时,会让这十户人家给新当选的家庭颁奖,同时看看此前获奖的人家是否能继续保持庭院整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家家争当美丽庭院的效果。

  “做农村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引导农民要一点一点慢慢来。”从试行“土地流转”到成立全市首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孙国文对如何管理村庄很有经验。他说,依靠上级政策支持,一步一步地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最终才能达到村强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