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为农田水利设施确权

05.12.2016  21:03

      沉睡在田间山头的水库、泵站成了能变成真金白银的活资产。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研讨会日前在德清召开。通过两年多的产权制度创新,德清有效破解了一直以来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的难题,实现了从“死产”向“活权”的转变,同时当地还积极探索让“活权”成为“活钱”。
  一直以来,农田水利设施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这些设施归谁所有、该由谁来管护都比较模糊。究其原因,许多水利设施由中央、省、县等各级财政出资共建,工程建完后大多由属地乡镇、村管理,但产权不在他们手中,日常管护和经营利用自然“名不正言不顺”。
  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德清早在两年前便着手破解权责不清难题,建立权责一体的农田水利设施新型产权制度。为此,当地调查摸底,界定了全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并完成初始登记、颁发权证。目前,德清已颁发所有权证2274本,实现了农田水利设施确权颁证全覆盖,其中大部分产权由此真正交到了村集体手中。
  “死产”成了“活权”,更丰厚了许多村集体经济的“家底”。德清委托评估机构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资产评估,由此乡镇、村集体新增农田水利设施资产5.8亿元。同时,德清还建立设施资产股份量化机制,将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性资产与其他经营性集体资产同步量化股权。经初步测算,德清全县各村集体人均新增股权1786元。
  德清打通抵押融资渠道,让农田水利设施释放更多红利。在阜溪街道和睦村,村里的8座机埠和1座水闸经过评估,作价102万元。前不久,该村将其中的8座机埠拿出来用作抵押,顺利从当地农商银行贷款20万元,用于更多公共设施建设。“过去,因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权益难以释放,不少村集体对农田水利设施都不怎么‘感冒’。”德清县河口水库党支部书记俞炳轩说,现在不起眼的农田水利设施也能变现,成了村集体眼中的“香饽饽”。
  为唤醒更多农田水利设施,德清加快机制创新,放活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机制。如今,德清县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专设了一个水利服务大厅,通过规范流转交易,核发经营权流转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管理农田水利设施。截至目前,德清已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权流转交易29宗,核发农田水利设施经营权流转证29份。
  在莫干山镇,燎原村村集体凭着一本经营权流转证与旅游项目开发公司达成了长达20年的租赁协议,将村里的长林坞水库交由该企业开发度假村项目。“这样一来,村集体一年能有3万元收入。”燎原村村支书罗卫平说,更重要的是,水库的日常养护责任也一并由该企业承担。“要是没有确权,经营权转让就缺乏合法性。”罗卫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