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下渚湖朱鹮基地迎来85位“新成员”

14.07.2020  16:31

  疫情之下,德清下渚湖朱鹮保护基地改进饲养孵化技术,在孵化季结束后,迎来85位“新成员”,成功实现了朱鹮孵化数量的逆势上扬。

  7月10日上午,下渚湖朱鹮保护基地,饲养员正拿起泥鳅,喂养两只刚满月的小朱鹮。“这两只小朱鹮是今年人工孵化的最后两只,等它们可以自主进食后,就可以入笼和其他朱鹮群居了。”朱鹮饲养员费佳佳说。

  与往年不同,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也给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这样的考验,下渚湖朱鹮保护基地的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在朱鹮的食物中增加了21金维他等微量元素,补充牛肉、面包虫等食物来丰富营养,细心呵护,增强朱鹮体质。得益于此,进入孵化期后,朱鹮成鸟的身体素质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因此朱鹮产下的蛋质量较以往更高,小朱鹮破壳后的身体素质更好了。”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邱国强说。

  每年3月到7月是朱鹮的繁育期,往年朱鹮的孵化季都是在3月15日前后,相比较以往,今年的气候较为暖和,考虑到繁育期可能会提前,基地对人工圈养朱鹮实施了24小时监督,同时早早安排了两组人马寻找野外朱鹮巢穴,并对有条件的巢穴安装摄像头,安排人员实时监控。

  雏鸟破壳率往往影响着种群数量的总量,“因为朱鹮蛋的个体差异,偶尔需要人工辅助。人工破壳过早可能会因感染而死,破壳过晚可能会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这就极其考验人工孵化的火候。”邱国强介绍,2008年,浙江大学和德清县联合在下渚湖实施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基地内的育雏师就开始了照顾小朱鹮,人工辅助小朱鹮破壳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在适当的时候稍加辅助,大大提高了小朱鹮的出壳率。

  邱国强介绍,通过科学饲养和孵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去年孵化季结束后,朱鹮种群数量已达406只,进入全国朱鹮种群数量前三行列。朱鹮繁育趋势向好,面对新冠来袭,基地及时调整孵化思路,稳中求进。因此今年孵化的小朱鹮,身体素质达到了历史新高,几乎没有畸形出现。

  “德清朱鹮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因此我们不仅要追求朱鹮繁育的数量,更加注重繁育的质量。”邱国强说,因此,今年进入孵化季后,基地就开始科学地控制朱鹮产蛋量,确保产下的朱鹮蛋质量最优的同时,保证母鸟的身体素质良好。

  经过科学饲养繁育,今年新添“朱鹮宝宝”较去年增加了2只,达到85只之多。至此德清朱鹮种群数量已达491只,其中人工圈养332只,野外朱鹮数量达159只,种群规模不断扩大,人工繁育及野外种群重建项目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到今年为止,我们人工圈养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第一的水平。”

(湖州市林业局,来源:德清县新闻中心 原标题《朱鹮基地迎来85位“新成员”》,原作者 何丽丽、袁李莹。编辑 陈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