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资助文化活动渐成常态
德国传统上不是一个捐赠氛围浓厚的国家,文化机构和活动主要还是靠政府资金支持。德国经济文化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一份基于315家德国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德国企业作为文化机构、活动的赞助方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
德国在经济困难时期,地方财政对文化机构的支持不稳定甚至减少,比如2017年巴符州的教育文化部经费即缩减了3120万欧元。德国企业资助额目前来说绝对值还不高,但是对很多中小型文化机构来说已经可以起到支柱作用。比如参与此次调查的企业在2008年的平均资助金额为63万欧元,而德国慕尼黑知名的“伦巴赫之家”画廊2007年的预算为111万欧元、明斯特市博物馆为127万欧元。在德国,两家企业的资助额已经相当于一座市级文化机构的运营费用。
资助方式与企业特点相符
德国企业一般通过捐赠、赞助或企业基金会支持文化活动。其中,赞助是指企业要求被赞助方以广告等方式有所回报,因此被视作企业的经营性支出,不享受免税优惠。企业通过设立基金会来支持文化活动近来成为德国的一种新趋势。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社会行为的长期规划,也能使其行为更具有公信力,还能享受针对公益组织的优惠措施。调研中,82%的企业采用赞助,75%的企业选择捐赠,26%的企业还会设立基金会。其中,34%的企业捐赠金额在1万至5万欧元之间。
多达92%的被调研的企业表示,资助文化活动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这个比例远高于形象维护、客户维护、促进销售等。企业的规模与资助原因也有关系。企业越大,越注重“激励员工,提高员工认同感”;企业越小,越习惯把“个人喜好”作为出发点。
调研发现,无论规模大小,企业都认为资助的文化活动应该对本地区有重要意义。超大型企业更关注该项目在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小微企业则更关注是否符合顾客需求或决策者口味。在资助领域中,排名靠前的是音乐或音乐剧、造型艺术或摄影、戏剧、历史或文物保护。48%的超大型企业支持文化教育,会定期向员工及其子女提供文化教育类活动。
德国企业资助文化活动的特点
德国企业在资助文化活动时,重视区域环境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支持文化活动的企业中,92%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78%把“具有重要地区意义”作为选择标准,体现了其积极参与区域建设的责任感。在资助的文化领域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 “历史或文物保护”类以33%的比例位居第四,也凸显了企业在维护区域文化上的高度自觉性。企业为本地区文化活动所做的努力,不仅可以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企业的支持,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也让员工在参与文化活动和与当地民众的互动中加强对企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忠诚度。尤其是消费类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无疑会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加分。
除了资金和实物支持,智力支持等新型模式正成为德国企业资助文化活动的新趋势。调研结果显示,42%的企业为文化项目提供服务类支持,比如协助联络沟通、参与市场营销、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等。在人力资源最为丰富、部门职能最全面的超大型企业中,27%的企业以调休、费用补贴等方式支持员工参与文化志愿者项目,17%的企业为资助的文化项目提供项目监管。这些新型模式推动了文化界和经济界间的知识转化、相互了解,企业、文化团体与媒体借此各取所需。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是德国最大的文化机构,也吸引了德国最多的赞助资金。基金会下属的柏林博物馆岛策展团队中有许多企业代表,他们除支持特展、出版物和藏品修复外,还在基金会的公关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德国,无论是寻求资助的文化机构,还是支持文化活动的企业,都在资助关系中愈加专业化。比如文化机构更加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主要选择与自身形象相符的赞助商;较大的文化机构多设有赞助专员,负责与企业沟通,共同策划实施赞助方案;大型企业还会在资助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评估。德国经济文化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也会提供文化赞助方面的培训。一些网络平台还汇总了赞助双方的文化项目信息,并通过评选最佳案例、颁发文化品牌奖等方式进行鼓励和普及。
注重长期规划的德国企业在选择资助的文化项目上也更倾向于长期项目。调研中,73%的企业会资助长期项目,21%的企业资助短期、临时项目。一方面,德国企业认为长期性的项目有更持久的影响力,更有意义。另一方面,长久的合作关系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更容易被股东们接受,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德国企业还大量地支持与学校、青少年相关的文化项目。比如德国不来梅爱乐与不来梅贝鲁加航运公司合作,为当地贫困地区的两所学校提供为期3年的音乐培训项目,包含为所有学生提供音乐会门票、音乐工坊和小班音乐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