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 破解小微贷款难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因为风险高,一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不愿贷”“不敢贷”。作为“小微之都”的深圳,部分金融机构借力互联网技术,创新信贷产品,在服务好小微企业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不良贷款风险
伴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一些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小微金融业务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收缩。在传统融资方式仍占主导的当前,小微企业仍然需要来自银行业的大力支持。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更是明确将小微企业放在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首位。4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深圳银行业有关人士介绍了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
互联网+小微
深圳是“小微之都”,有近110万家小微企业和近100万户个体工商户。在这里,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样本。
在小微金融上较有代表性的民生银行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一季度,该行深圳分行新增小微信贷达48亿元,是民生银行各分行中最多的,也位居深圳银行业首位。在银行业小微信贷放缓的2015年,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小微贷款增量也达到77亿元。
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是该行小微贷款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吴新军介绍,该行倾斜财务、信贷等各类资源,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人员达到1136人,占到分行全部人数的60%。
更重要的布局在线上,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大力发展“互联网+小微”,升级线下服务,网乐贷、发薪贷、抵押e贷等创新产品实现了客户在线自助申贷、立等可见,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创新线上产品,推出信用、抵押、产业链等13种担保方式,设立1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的融资金额,支持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
刚满“周岁”的民营银行也开始摸索服务小微的新模式。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在线上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去年以来,陆续推出微粒贷,财富管理APP、微车贷等一系列产品。以“微粒贷”产品为例,这是国内首款从申请、审批到放款100%纯线上完成的贷款产品,以个人用户与微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用户只需通过手机QQ、微信就能在3分钟内借款成功,且无需任何抵押物。”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介绍,“微粒贷”推出不到1年,已主动授信超过3000万人次,客户超过6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300亿元;微粒贷的用户中,有近一半为制造业、蓝领服务业人群。
强化风险管控
“只有管好了风险,才能实现对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支持。”吴新军表示,在普惠金融上,银行比拼的不应该是发展的快慢,而是风险管控的能力强弱。
尤其是在银行业不良“双升”的背景下,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管控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说都尤为重要。
在行业小微不良率达3%左右的同时,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小微不良率仅为0.2%。探究民生银行的风控体系,在小微服务方面,其第一步是选择行业,重点支持内需型、消费及商贸流通类,鼓励科技型及现代服务业,避免行业性风险。同时,“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目前民生银行小微贷款户均控制在200万元左右,注意分散风险,避免信贷风险过度集中。“尤其是注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施标准化信贷工厂模式,降低风险。”吴新军介绍,该行已经对接了工商、税务等八大系统,对风险做到了早预警、早化解。
微众银行的大数据风控也较有特色。“我们60%的客户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大部分没有信用记录。”黄黎明介绍,因此,“微粒贷”以个人的社交习惯、行为方式、交易情况等形成多个模型,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再结合公安身份核验和央行征信记录,评定客户的最高可授信金额。目前,“微粒贷”的笔均借款金额低于1万元,逾期率和不良率均远低于监管要求和同业水平。
发挥合力助小微
“银行不能单打独斗。”深圳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飞鸿表示,在普惠金融方面,应该发挥政府、监管机构和银行等多方的合力,加大对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如风险补偿、贴息贴保等。在监管层方面,陈飞鸿介绍,为解决“不愿贷”问题,激发深圳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深圳银监局先后出台了《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深圳银监局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指引》等,通过网点准入名额奖励、监管指标差异化考核等措施,加大正向激励,加强窗口指导,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入。
同时,深圳银监局也在尝试与政府、科创委等合作,希望给银行提供一个专家库,便于银行借助“外脑”做一些专业性较强项目的评审和把关,解决“不敢贷”的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症结在于缺信息、缺信用。”陈飞鸿认为,应架起银企对接的桥梁,拉近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距离。目前,深圳银监局已经搭起了银企、银税合作平台。未来,还须更好地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建设,支持银行特别是新型机构利用新技术开发创新小微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与多部门协作,合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