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鸣: “双循环”下构建浙江服务产业新体系

15.01.2021  20:38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至为重要。“十四五”期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能否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追求美好生活的老百姓对生活性服务业及公共服务业的需求。

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在开放公平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发挥服务业引领支撑增强产业链韧性的作用;又要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浙江应主动适应和把握服务业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率先构建起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聚焦重点平台

打造服务业开放高地 

作为国家战略,浙江自贸试验区拓展新片区后,其功能定位从油品全产业链向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国际航运物流、新型国际贸易等功能拓展,目标是基本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提升油气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地位、数字经济全球示范引领作用和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成为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增长极。

依托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开放平台和宁波舟山港世界第一大港的港口优势,应整合宁波、舟山两地油气等大宗商品资源,聚焦能源和粮食安全,集聚一批资源交易机构和国际相关金融机构,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与全球一流的海事服务基地。

依托宁波舟山港、义乌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促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支持全球智能物流枢纽建设,集聚一批国际航运与供应链机构,打造国际航运与物流枢纽。

发挥宁波、杭州、金华义乌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易货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优势,大力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eWTP全球布局,探索在数据交互、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杭州为核心,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国际规则、标准研究,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全面拓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生活新服务,把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为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

发挥杭州、宁波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建立关键零部件国际国内双回路供应政策体系。围绕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服务开放发展上先行一步。

提升赋能能力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当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仍然以批发业、金融服务业、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等传统行业为主,占比分别达30.5%、22.5%、12.3%。新兴服务业中除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发展较好,科技研究与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仅分别占比5.1%、9.4%。

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培育标志型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型制造发展需求为引导,超常规开放式发展专业化、国际化、知识密集生产性服务业,引领支撑制造业增强产业链韧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继续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大数据分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科技金融、人力资源服务、数字贸易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基地。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新开展一批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提升信息与软件服务、科技金融、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物流枢纽、新兴金融、数字贸易、会展等国内国际产业地位,形成高效赋能制造业与农业的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发挥组合优势

打造生活品质服务品牌

在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圈加快形成背景下,浙江可以发挥全省山水林田草湖江海兼备、人文资源深厚、数字应用发达、美丽大花园生态优美、中等收入群体集聚、人口导入较快等组合优势,率先培育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打造健康养生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赛事等品质服务高地,满足长三角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围绕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山水、中医药资源、经典产业,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等服务链,丰富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业,打响康养在浙江服务品牌。

顺应国内外休闲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趋势,深度挖掘我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农产品资源,做强京杭大运河、良渚文化、唐诗之路、千年古城、红色之旅等品牌,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打响休闲旅游在浙江服务品牌。

加大开放引进和内涵提升力度,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培育一批影视动漫、文化娱乐、文博馆院、体育赛事、电子竞技、产业文化基地,提升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品质,打响文化消费在浙江服务品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应用,提升发展特色专业市场、特色小镇、新零售、餐饮服务,培育一批进口商品市场和购物中心,加快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融合,形成便捷、安全、优质的城乡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打响购物在浙江服务品牌。

优化功能布局

构建普惠的生活性服务网络

响应全省新型城市化建设布局,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基础上,浙江应大力优化服务功能设施布局,引导产业、人口集聚,以便利居民生活为原则推广建设一批优质生活服务圈。

城市以社区综合体为载体,打造政务服务、文体休闲、医疗养老等一站式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农村以加快村数字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集聚相关零售、养老、幼儿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态;城市新区、开发区园区配套完善商业、医疗、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对标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建设文商旅娱融合发展消费引领示范点,发展地摊经济和特色街区;由此构建出一张广覆盖、多功能、普惠式的生活性服务网络。

创新业态模式

培育一批平台型龙头企业

当前,数字技术塑造了服务业企业平台化、数据化和金融化的特征,平台型公司正由产业发展的从属者向产业资源的整合者转变,将成为产业链价值重构网络的核心,企业由单纯利用信息互联转向挖掘数据价值,运用金融手段服务实体的趋势日渐明显。浙江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全球第三的云服务平台阿里云,需要特别重视培育平台型龙头企业。

重点围绕商品交易、服务供给、要素支撑,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政务服务、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在制造领域建立数据驱动型的共享经济生态,提升研发设计、生产控制、检测试验、智能制造的集成服务水平;提高交通、安全、旅游、医疗、健康智能服务水平,推进农机共享、农技共享、农房共享、农田共享,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业第三方服务。在现代服务业人才供应上,引导高校和平台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

转自《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李鸣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