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国土资源局高效利用土地见闻
满载建筑材料的车辆川流不息,林立的吊塔时而上下时而旋转。近日,当《中国矿业报》记者随着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牢记总书记嘱托——国土资源工作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采访报道组,来到位于贾汪区潘安湖科教园区江苏师范大学徐州科文学院新校址的建筑工地上时,发现这里如盛夏时节的高温天气一样,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更令《中国矿业报》记者诧异的是,这些高校新校区的楼房,竟然是建设在煤矿采空区上。
“这里占地1300亩,全部为煤矿采空区。因开采煤层距地表浅、开采年代久远,采空区经过多年沉降已基本稳定。通过打桩及注浆的方式,在采空区上面可建设5层~6层的教学楼、办公楼和教职工宿舍楼。”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张超伟介绍,“我们依靠中国矿大与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帮助,从去年10月份开始灌浆、打桩、建设,到今年9月份可交付使用一部分教学楼、宿舍和食堂,先期可入驻2000名学生,明年可全部搬过来。”
同在科教创新区,与江苏师范大学徐州科文学院新校址相距不远的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其教学楼、宿舍楼等建设项目也正在有序进行中。目前,在波光粼粼、风景如画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旁,作为驱动发展引擎的科教创新区已初见雏形,兴盛已指日可待。
而这只是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利用废弃工矿用地进行高效集约节约用地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煤矿采空区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老大难”。徐州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形成了大量的煤矿采空区,既侵占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又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近年来,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为盘活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开展了采煤塌陷地建设再利用科技攻关。他们通过对采空区注入粉煤灰、水泥混合浆和充填煤矸石等创新技术,挖高垫低,挖潜利用,将塌陷地建筑利用纳入了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在采空区上建设起了住宅小区、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让一片片荒芜的采空区变成了坐地生金的“摇钱树”。
坐落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是全部建在采空区上的企业典范。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3月落户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徐州市结合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对大黄山矿区2100亩稳沉的采煤塌陷地进行回填平整,开展现场地质和采矿调查、测绘、物探和钻探工作,采用灌注水泥粉煤灰浆充填治理采空区,对地面厂房采取抗变形结构设计,在采空区上建成了世界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的产能、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亚洲首位。
“企业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土地,连地下空间也被充分开发利用。该公司每亩土地投资强度高达1115万元,企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厂区地下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成为企业仓储、停车、配套设施及人防安全的重要区域,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实现了土地利用经济价值最大化,极大地提升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钢指着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排排厂房欣慰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在采煤塌陷区规划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安置小区;利用徐州工业园区内5000亩工矿废弃地和采煤塌陷地,建成18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以及“六横七纵”13条道路,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和新兴产业园招商引资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该市已盘活利用存量土地5.5万亩。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采空区经过治理后,随着一批批项目的落地,过去荒无人烟的采空区摇身变成了‘摇钱树’。泉山经济开发区在采空区上引进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等13个重大产业项目,总引资额达185亿元。”李钢介绍说,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在用地科学规划和优质服务上,切实做到为企业保驾护航,交出了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