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打造区域化法律服务集散地
31.08.2015 14:04
本文来源: 法制办
一、“软硬兼施”,全面提升中心整体服务水平。始终将群众满意率、获得感、认可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标尺,以设施建设、内部管理、制度供给为主抓手,努力推进中心设施“硬件”大升级、服务“软件”上水平。一是紧盯亲民便民,完善硬件设施。坚持“亲民、惠民、便民”原则,积极采用“4+X”模式,即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综合服务等4个必设窗口基础上,增设社区矫正、企业法律咨询等7个窗口,同时主动建立法律法规数据库,逐步完善便民服务台、意见箱、接待室等硬件设施,确保群众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二是锁定从严从紧,强化内部管理。及时梳理、解析各项工作流程,制订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上墙公布服务范围、服务守则等工作信息,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着力打造“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流程制度化”、“服务内容规范化”、“监督管理全程化”、“整体工作信息化”的“五化型”法律服务窗口。三是突出效率效益,创新服务机制。以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制度取代原有的律师轮值制度,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机制。自去年建立以来,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共接待来访群众3000余人次,承办案件290件,占中心同期受理案件总数的49.40%,有效解决了法律援助力量不足、质量不高、办理不规范的难题。
二、“兼容并蓄”,全面提高中心服务知晓率。始终突出宣传形式有突破、宣传载体有创新、宣传内容有超越,挖掘闪光点,创造新亮点,通过传统活动与“互联网+”新引擎兼容并蓄,着力消除宣传“死角”和“盲区”。一是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社区)”系列活动。以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法律服务联系卡等形式,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宣传,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问题。据统计,已开展活动21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6855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二是切实发挥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通过在《今日宁海》、《宁海普法报》开设《法律服务之窗》、《法律援助之窗》专题,连载法律援助知识、案例,大力宣传典型事例、创新成果、工作动态等内容,增强社会各界认同度。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兴平台。积极开辟网上咨询平台,安排专职律师解答网上法律咨询,实现了由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00余位群众解答法律难题423件。
三、“点面结合”,全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始终坚持以民生保障为导向,以平台打造为支撑点,延伸服务触角,确保面上服务整体提升。一是搭建平台,让法律服务兴起来。在人武部、法院、信访局等11家部门单位以及18个乡镇(街道)设立了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居)社区、外来务工人口聚居地设立了近40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在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了10余个法律援助申请接受点,构建起法律援助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打造法律服务“主力军”。二是强化服务,让法律服务活起来。大力推行“超市一体化”法律服务,构建“接待咨询、集中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理、回访督查”服务流程,实行“首办责任+分工有序”工作机制,确保咨询服务“零推诿”、服务态度“零投诉”、服务方式“零距离”、案件服务“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让法律服务队伍成为群众翻阅“活字典”。三是凸显功能,让法律服务赞起来。充分发挥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三大支柱作用,以人民调解窗口为平台,解答涉及人民调解法律规范、程序、效力等方面的咨询,接待、分流当事人向有关调委会申请调解,构建矛盾纠纷化解“防火墙”。自2013年来,连续两年开展“岁末讨薪,让农民工过上舒心年”专项行动,共接待农民工讨薪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44件,援助农民工1116人,讨回欠薪1074.44万元。
(宁海县法制办供稿)
本文来源: 法制办
31.08.2015 14:04
省人大财经委与省审计厅联合开展审计查出问题后续整改情况督查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计查出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李卫宁出席中国浙江省—比利时西弗兰德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6次会议
本网讯 4月28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赵光君赴金华市开展土地管理条例和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立法调研
本网讯 4月26日至28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