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走 往前站

21.11.2014  13:20

  中宣部等部门部署在全国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措施。中国作家协会积极响应,并且要精心组织,力争走在前列。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国文学繁荣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文学界的优秀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柳青等老一辈作家,长期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了《三里湾》、《创业史》等一批文学经典。新时期以来,也有不少作家深入生活的典型,比如,李迪同志2010年以来8次到辽宁丹东看守所定点深入生活,连续3个春节都是在看守所度过的,创作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叶广芩同志到陕西周至县挂职副县长,一扎下去就是8年,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青木川》等优秀作品。不过,从总体上讲,当今作家与老一辈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深入生活本应是作家创作的内在需求,可现在有些作家这种需求并不强烈。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有浮躁心态影响、市场风向扰攘、深入生活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也有获取信息方式便捷多样、深入生活成本升高等客观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总书记的话斩钉截铁、鞭辟入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作家必须练就的基本功,是必须完成的基础课,也是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最近,我们正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的工作规划。下面,我具体谈一下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具体想法和做法:

  继续抓好作家定点深入生活。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是中国作协的一个工作品牌。这项工作是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为了使工作正规化、制度化,我们制定了《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管理办法》,申报的作家须有明确的创作选题及详细的定点深入生活计划,经专家评审组投票遴选后,由中国作协党组审定。至今,已有178名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并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已出版长篇作品61部,中短篇作品230余部,电影、电视剧、话剧剧本10余部。今后,我们要继续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并且要不断总结提高。要尝试定点深入生活与各种主题采访采风相结合,帮助作家在参加时间较短的主题采风得到创作线索后,再通过定点深入生活,进行较长时间、深入的后续采访,最终完成选题创作。要适当延长定点时间,扩大人数规模。

  组织深入生活小分队。要制定务实的工作计划,严格挑选人员,带着创作意图走下去。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准备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深入生活小分队可分三部分:由中国作协组织全国性小分队,到选定的重点区域进行采访采风;由各省区市作协组织本地的小分队;由各行业作协组织本行业的小分队。在组织采风小分队时,可以考虑吸收网络作家、签约作家。

  研究探索知名作家挂职锻炼的政策。作家挂职锻炼的做法以前实行过,效果也不错。作家挂职锻炼,既积累创作素材,又积累领导经验,可能出文学精品,还可能出文学组织领导人才。这项工作要推开,需要与干部政策对接。我们希望有关方面作为一个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

  建立文学创作联系点联系户制度。这些年有的知名作家自发地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联系户,甚至还不止一两个。要大力推广这种作法,鼓励作家根据本人情况,自愿确定联系点、联系户,使之成为体验生活、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充分发挥已有的创作基地的作用。我们现有一批创作基地,要进行优化筛选,明确功能定位,为作家深入生活提供服务。要把创作基地建成深入生活的“根据地”,使作家扎在创作基地一个点,深入采访周围一大片。

  建立深入生活的跟踪回访制度。中国作协有一个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不能作家下去后我们就不管不问了。要采用多种途径与下去的作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搞好沟通反馈,确保实效和质量。

  精心组织深入生活创作的作品研讨。深入生活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出作品。我们计划每年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讨。研讨的作品可以是成品,最好是半成品,在出版前请著名评论家和资深编辑会诊,帮助修改提高,争取推出精品。

  树立深入生活的作家典型。每年召开一次深入生活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长期深入生活并有文学成就的作家,树立典型,使深入生活蔚成风气。

  抓好深入生活的宣传报道。中国作协所属文学报刊社网将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反映作家深入生活的进展情况,发表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

  我们决心在中宣部的领导下,把文学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11月19日作者在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