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影像志第三日·勿忘|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陆斯超姚瑶
王选为代表的诉讼原告团
对日索赔漫漫十余年
王选今年63岁,走在街上,看起来是挺普通的一位中国女人。
1997年王选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代表108名原告,开始对日本政府上诉索赔。
王选曾被一幅照片震撼:3个戴脚镣即将充作试验“材料”的中国人,被围绑在一棵树上,他们显然不知被送到“731”部队意味着什么,但似乎意识到是一条不归路。中间的男孩目光中流露出恐惧、无助和绝望。
照片上凝固的这个瞬间,让这位坚强又柔软的女性,在回家路上泪流不止。
但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的身后,是一些已经年迈的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其中9位是当年宁波细菌战的受害者。随着时间流逝,“告状大军”的人数越来越少,部分原告离开了人世。宁波细菌战一名受害者的儿子,让王选感受到了失望。老人离世后,王选本以为老先生的儿子会同父辈一般勇往直前,没想到老先生的儿子却放弃了。
“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日本政府的武器。”在一次采访中,王选说,“我们要将细菌战的罪行揭露于世。多一个人知道细菌战的罪行,我们就多一份力量。”
第三代宁波细菌战调研人员在开明街指着“侵华日军细菌战宁波鼠疫区遗址”纪念碑问15位市民,这碑因何而立,很遗憾只有3位市民知道为什么。
浙江日报摄影记者邵全海,用影像记录下王选斗争十余载的经历,于今年集成一本画册《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细菌战受害者呐喊20年》。
这本书的封面,选的是邵全海颇为满意的一张。那是2002年除夕,王选手攥火车票,从上海匆忙赶往细菌战受害地义乌调查取证。这张照片出现在同年“感动中国”颁奖现场的大屏幕,成为王选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瞬间。
在邵全海的镜头下,随着时间推移,王选肤色越来越深,眼袋越来越重,“原来结结实实的脸,也开始衰老了”,但锐利坚定的目光始终不曾磨灭。
透过影像我们几乎能确定,这是一个不会有一丝胆怯、一丝退缩的女性,同时她也处于焦虑之中——尽管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判决中首次认定了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行,但赔偿诉讼迟迟没有结果。
浙江是侵华日军细菌战重灾区
宁波、金华、衢州最为严重
1940年10月4日,“731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下达细菌攻击命令:“731部队按计划派飞机一架,携带鼠疫疫菌、霍乱干燥菌对衢县进行攻击”。
上午9时,日军“731部队”航空班班长增田美保和松本正一驾机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到衢州上空,在200至300米低空从衢州城西安门,向上营街、水亭街、紫家巷一带居民区,撒下许多大麦、荞麦、粟米及跳蚤等物。
几天后,衢州城发生鼠疫。日军第一次对衢州实施细菌武器攻击,造成了衢州2125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受伤。
“于上年十月二日发现死鼠五只,以后每日发现大批死鼠,八日起,暴死居民二人。”
“十一月廿三日,发生胰性鼠疫,患者咳嗽,痰中带血,疑有肺鼠疫情形。”
“(义乌)疫区日见扩大,蔓延至寺前乡、新屋、南门外、石鼓金及苏溪镇之徐界岭一带,截至上年十二月底止,共计死亡一一八人,红十字会三一二队长刘宗歆且感染肺鼠疫殉职。”
在浙江省档案馆,留存着侵华日军在浙实施细菌战的数百件档案,详细记载了当时情形。
1940年12月5日,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给蒋介石发了一封急电,开头就是这样一个字,“急。”
《黄绍竑致蒋介石电》明确记载:1940年11月28日,两架日机空袭金华,撒播大量白烟,并有鱼子状颗粒落下、民众收集送检,经省卫生防疫专员等检验,辨明属于鼠疫细菌。
在当时政府开始对鼠疫进行防范的时候,1942年5月,进攻金华的日军开始又用人工投放的方式,启用了一种新的细菌武器,就是炭疽。
由炭疽引出的最大的伤害,就是“烂脚病”。如今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这种病痛依然存在。
邵全海是衢州人,小时候也看到过乡下有很多“烂脚病”患者,那时候觉得不稀奇,结识了王选后,他想起小时候的回忆,对于细菌战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利用双休日、过年假期,追寻王选的脚步十几年,从3万张照片中,选出300余张,以时间顺序,展现了以王选为代表的、为战争受害者呐喊的斗士。
呼请名医
为千余炭疽病患者寻找公益救治
2008年,金华婺城区被发现的“烂脚病”老人就有380名。在丽水,154名老人依然生活在“烂脚”的痛苦当中。
邵全海透露,今年他拍摄了两次王选的救助活动,一次3月30日,一次8月9日。后一场,王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以及付小兵、夏照帆等医疗专家一起赶赴金华,为“烂脚病”患者会诊。
对王选而言,这又是另一场对抗。
尽管赔偿款迟迟没有结果,王选依然在为细菌战乃至抗战中的受害者奔走,一方面保存影像资料,留作历史的证据,另一方面勉力做公益事业,筹集善款救助他们。
关于这位女性为正义发声、为中国受害者讨公道的事迹,有人叫好,有人质疑。透过摄影记者的影像记录,我们了解的是那一段为历史抗争的历史,在王选或焦虑或喜悦或哭泣的各色面孔背后,还有许多不曾露面的人们,他们活在当下,铭记历史,用一己之力向过去讨公道。
这样的人们,我们致以敬意。
部分图文出自《万里奔波为正义——王选为细菌战受害者呐喊20年》,摄影师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记者邵全海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