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官又想当院士 不行
2015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此次增选5大变化备受瞩目
记者采访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为你解读“增选新规”
钱报记者昨日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
面对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2015年的这次增选,因为实施了新的增选办法或细则,有了很多变化和亮点,备受瞩目。
昨日,钱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董石麟,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就此次增选中提到的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给读者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变化一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
此次两院院士增选,两院均要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这被外界解读为是院士“去行政化”的一项举措。对此,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自己的看法。
解读:程泰宁认为,此举将改善“官员院士”这种情况,“你不能又想当官,又想当院士。一般来说,当官了就不会有那么大精力去做学术。这个规定就是让你要么当官,要么当院士。”
董石麟认为,也不见得所有官员都不适合当院士。他举例说,工程院有一个学部叫做工程管理学部,如果有人在工程管理领域很擅长,如铁路建设管理,那他完全能够当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
变化二
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年龄上限下调5岁
原来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现在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对于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
解读:程泰宁认为,此项规定有利于院士的年轻化和中青年学者的提拔、培养,“如果当上院士的时候,年龄就已经很大了,那工作的时间肯定不会太长。”不过,他也指出,只要有特殊的贡献,年龄大一些也是可以当院士的。
董石麟觉得,现在工程院正面临着老龄化,“都是些七十几的老人”,选拔一些四五十岁的学者是应有之义。
变化三
院士提名渠道收窄
由3种缩减至2种
原先,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渠道有很多,可以是院士,也可以是各有关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机构,或者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和企业推荐。
现在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渠道,由3种缩减至2种,即院士推荐与有关学术团体推荐。这意味着,中央及地方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都不再有资格推荐院士候选人。
解读:参与了增选章程商议的董石麟说,这一变动几乎是院士们在讨论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一点。“单位当然是希望自己的院士越多越好,因为这样申请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都会有利很多。有些单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院士,甚至会向有关部门游说,这其中就有一些利益的东西。”
也有些院士支持单位推荐,理由是单位是最了解某位学者的机构。不过,在董石麟看来,院士对同专业的学者其实也很了解,所以不必过虑。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冰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