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建德为197条沟渠小河找到“当家人”
整治小微水体 盘活全域水系 |
建德为197条沟渠小河找到“当家人” |
2016-07-14 |
本报讯(通讯员 童燕 叶燕娟 驻建德记者 李牡娇)清澈的溪水慢慢流淌,简易的竹筏缓缓前进,穿过古桥,河道两岸林木葱茏,尽显生态风光,附近村民惬意地在桥上乘凉……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建德市莲花镇昴畈村后坞片民间“沟渠长”许景旦,倍感欣慰。 “别看它长不过百米、宽也就2米,可它有大用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民间沟渠长,许景旦对眼前的这条小沟渠有着深刻的感情。原来,在枯水期,从后坞水库排出的水就会顺着这条沟流出,用于灌溉周边百余亩农田,梅雨季节时,它又能发挥溢洪道的作用。 “当然,保证沟渠畅通是前提。”有着30年党龄的老许,自打当上这“沟渠长”,没事就会来渠边巡查。每次来,不是拿着镰刀铲除沟渠两边杂草,就是用铁锹清除沟中积起的淤泥。 如果把主干河道比喻为水环境的“动脉血管”,那么小沟小河就是“毛细血管”,只有“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全部贯通,全域水环境才可能实现有序循环。 今年3月,建德市在实施“河长制”基础上,又将治水触角延伸到更细枝末梢之处,进一步推出“渠长制”,即绘制出区域“毛细血管”水系图,对河道及不属河道的沟、渠等小微水体都进行标注,每条沟渠设一名沟渠长,负责水体日常养护,在沟渠明显区域立起“公示牌”,写明水体名称、位置、责任人等,村民看到沟渠里水质有异常,随时可以拨打公示牌上的联系电话反映情况。每位沟渠长,每周至少要对自己负责的小微水体进行1次巡查。 目前,建德市已全面推行沟渠长制度,实现“渠长制”小微水体全覆盖,对2015年排查出来的197条沟渠已经全部明确责任人,设立沟渠池塘长公示牌600余块,招募沟渠长100余人。现已投资510余万元,完成127条问题沟渠清理工作,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制订“一沟渠一方案”,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下步,建德将对水域沿岸空间进行规划,增强河道两侧活力,创造亲水的开放空间,为打造全域旅游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