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归故里” 真正适得其所
“弘一法师像”落户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他的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么说
昨天上午,中国雕塑院院长、新上任两个月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现身平湖李叔同纪念馆。不是来开讲座,也并非办展览,他与收藏家朱奕龙一起,将花费十多年心血构思创作的爱作“弘一法师像”,捐赠给纪念馆。
出席捐赠仪式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首先表达了对弘一法师,这位中国近现代以来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的由衷敬佩;其次也感谢吴为山这位写意雕塑大师,他让4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重新栩栩如生地立于世人面前,在这些雕塑背后,是他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昨天的平湖阳光明媚,东湖景区里有不少游客,而位于其中的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格外得热闹,正对门的大厅里,题有“悲欣交集”四个大字。这句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本是一进门就可以看到的,但昨天,却被一座用红布遮盖的雕像挡住了。
尽管知道是吴为山的作品,但在红布揭开前,却很难从轮廓上断定那是一个“人像”——正面看,它显得有些过于修长,侧面看又显得有些扁平。
当那块红色的盖布被掀起,出现在大家眼前的雕像,瞬间引起了一阵惊叹。
光头,细长得有些夸张的脖子,被宽大的旧僧袍包裹的身体,扁平化的处理,让人感觉仿佛这幅身体已经不仅仅是肉身,而是脱胎出来的某种精神化的东西。而最抓人眼球的,还是那张既不像哭,也不像笑的脸。
在李叔同留下的众多影像中,吴为山最终选择了这个表情。而正是因为这尊雕塑拥有的是这个表情,使得它立于“悲欣交集”四字面前时,仿佛浑然天成。吴为山说,这是作为一名作者最大的幸福,也是他的愿望,“这四个字就是我塑造的他的神态,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但这就是他的内心世界。”
吴为山将这次的捐赠称为“弘一法师归故里”,他说,这尊雕像在这里是真正的“适得其所”。
对杭州人来说,弘一法师李叔同很熟悉,其实,离杭州100多公里外的平湖,是李叔同真正的故乡。今年,恰逢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落成10周年。
吴为山说,这可能就是缘分:“因为创作弘一法师像,我也花了10年时间。”
这尊雕像是在2006年完成的。国学大师、杭州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比着李叔同的照片,对吴为山说:“弘一在九泉之下会感谢你的。”而2013年,一位上海考生甚至在高考作文里写到了这件作品,“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
“我一直觉得,弘一法师的像非常难做。”吴为山说,“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人,还是一位高僧。所以在现实生活之中,在文化境界之中,在高僧修为之中。他的三种身份不断地变幻,融合。他在红尘浪里,也在孤峰之巅。”
这,是吴为山用了10年时间,从李叔同身上的揣摩出来的。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文/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