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擎在轰鸣——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侧记
浙江在线·浙商网9月14日消息(记者谭晓锋管吴澄黄云灵郎凯行刘礼文甘居鹏) 又是一年初秋时。对于创业者而言,恰似春天。
此时,距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去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吴越大地,万象更新。
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多次调研以互联网创业为定位的梦想小镇,寄语创业青年,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两创”的重视。而平均每天2.7场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率是全国平均值的一倍多,前7个月授权1.16万项专利申请,新三板新增挂牌量居全国第三……大量的数据,从不同维度证明了,浙江从来都是创业乐土。
再过10天,又一群创业青年将在此放飞梦想。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创青春”首届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即将在杭州梦想小镇展开最后的角逐,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个青年创业团队将汇聚浙江追逐梦想。
创业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当引擎在轰鸣,使命在召唤,年轻人追梦的步伐坚实激昂,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谱写青春乐章。
创业艰难,政策先行。在浙江这片创业热土上,省委省政府向来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各种政策的松绑,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最佳时机。
政策护航支持大众创业
在浙创业者迎最佳时机
2015年3月25日,李强省长在杭州调研时称,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推进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去年以来,李强多次调研新生代企业,了解青年创业需求,并向全球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发出邀约:浙江正在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希望更多的创新组织和优秀人才前来发展。
浙江团省委以“创业浙江”——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为总揽,通过新生代浙商培养计划、电子商务进万村、新苗人才计划等品牌项目为牵动,构建起了培训服务、实践服务、融资服务、项目服务、政策服务“五位一体”的青年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要开一个自己的公司,首先要工商登记。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也是浙江创业创新的推动力之一。
今年7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简化申请材料和审批环节,方便企业准入。同时,今年9月11日,浙江作为全国率先在全省范围试点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的省份,将从制度设计上根本解决广大创业者“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
2015年7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多响扶持创业的政策:调整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等。
在创业教育方面,高校也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此外,省教育厅最近向省内各高校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要求明年3月底前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到2017年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学院。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通过“创新券”的形式“发红包”,鼓励专业申请、支持专利权质押等服务,为小微科技型企业清除创业障碍。企业和创业者利用云服务平台的创新券运行系统,可以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
在杭州,今年1月23日,出台了《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即“人才新政27条”),涵盖资助和补贴资金、保留身份、解决住房、帮助落户、鼓励入股、减免税收等在内的一揽子新政,以吸引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到杭州创新创业。顶尖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项目资助。
早在2014年12月31日,《杭州市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准入门槛,在资金保障上给予政策倾斜。
杭州之外,宁波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创业者们营造积极的氛围。8月13日,宁波发布25条人才新政策,可谓近年来“最给力”的人才政策,新政实施期限为5年。随后,宁波市政府再次出台有关众创空间的政策,《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暂行)》已经制订印发,将于9月21日实施。
将创业者推向风口的,还有省内其他地市:温州发红包支持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资助50万;台州也推出新政,众创空间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义乌整合超25亿元资金扶持创业人才……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趋势,浙江的创业创新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追梦青年遍布城市农村
创业者数量名列全国前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鼓舞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浙江大地。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41.4万户,增幅为12.6%。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801户,相当于平均12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老板。
从企业的平均拥有量来看,全省每万人拥有企业数为245户,平均41个浙江人里就有一家企业。私营企业总户数达到120.2万户,占企业总量的88.9%,为全国最高。
当来自阿里巴巴、网易等企业的社会创业大军打通了浙江省创新创业的任督二脉,省内大学生创业团队紧随而上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与浙江经济共成长。
省教育厅教育评估院向浙江在线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全省103所高校(不含浙江大学)为统计基础,2012届到2014届毕业生的创业率分别为4.42%、4.63%和5.02%,按全省每年24万毕业生人数计算,2014届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已经达到1.2万人。
“去年全国的数据为2.2%,今年我们预计会在2.5%左右,浙江排在全国前列。”教育评估院院长施建祥说,其中中国美院创业率最高,2013届与2014届的创业率分别为8.34%和8.73%。
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廖雯雯就是美院创业大军中的一员。2014年,廖雯雯和朋友一同成立“于感工作室”,研究多肉植物的高端品类和种植,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系列品牌,包括设计师品牌。像廖雯雯这样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不在少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化学系2015届本科毕业生沈爱翔,在大二时便创立露营平台“易露营”,经过不断打磨,已于近日拿到了1000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
根据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浙大2013届本科毕业生创业率为4.16%,共有212人创业,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一;2014届本科毕业生创业率虽然下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届浙大学子走出企业走向创业,浙大系已成为浙江创新创业的一支中坚力量。
春水见涨,燕子来时。浙江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城市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比任何时候都好,农村青年的创业机会也同样不少。
陆炜强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本科阶段,他一直从事着植物科学的研究。2009年,考上研究生的他看到农业领域亟需人才和技术,便决定投身其中。如今,他的“蓝郡植物管家”项目,过五关斩六将,入围了2015“邮储银行杯”浙江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创富大赛20强。
电子商务已成为我省农村青年创业的新渠道。2014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OO的张勇提出,农村发展战略将是阿里巴巴未来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以容纳农村青年和返乡青年创业,提高农民收入。
根据省人力社保厅与阿里巴巴签署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战略合作协议》,今后5年内,浙江将培训电子商务人才5万人次,促进农村电商创业4万人。
而另一组来自团省委的的数据则显示,目前,团省委“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3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491个,其中有997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设立在创业青年企业;市、县两级组建青年电商创业导师团114个、吸纳导师1199名、培训青年91388人次,建立青年电商创业园(孵化基地)114个,举办青年电商创业大赛111次,成立青年电子商务协会(联盟)73个,举行优秀青年电商进校园开展分享会活动166次;全省累计发放青年电商创业小额贷款8.7亿元,直接支持电商创业青年5200余人次。
全省各地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正在迸发。
众创空间结成“朋友圈”
创业活动激活“生态圈”
浙江创业大潮之壮丽,缘于其生长土壤之厚实。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创业园区、众创空间就扮演着土壤的角色。2015年1月,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众创空间”的概念正式推向历史舞台。
其实在最近两年,遍布杭城各个角落的创业园区,就有了集体爆发的苗头。如今,更多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15年7月18日,杭州众创空间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发起成立,创始成员单位66个。
从西湖区的楼友会,到余杭的梦想小镇;从萧山的魔豆工坊,到滨江区的海创基地;从钱塘江北岸的杭师大科技园,到南岸的浙大网新西湖创客汇,杭州正全力打造让梦想和创意变成现实的“众创天堂”。偏重投资的,有偏重媒体的,有偏重孵化的,有偏重培训辅导的……不同众创空间的经营模式,整合了项目、资本、人才、媒体等诸多资源,也让创业者在选择时有的放矢。
李艳萍是杭州众创空间联盟的秘书长,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楼友会创始人兼CEO。众创空间必须有场地落地(300㎡以上)、运营主体以及定位清晰的服务领域,它更多以工位的形式存在,但背后能够提供给创业者巨大的支持。“联盟中的众创空间,有各自的功能和属性,应该在各个行业纵深并深耕,最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
作为杭州众创空间联盟的秘书长,李艳萍为众创空间的成员和创业者们勾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我们把众创空间比喻成‘保育箱’,身在‘保育箱’中的创业者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是很弱的,要专业的服务让他们成长。我们计划着和孵化器以及科技园区对接,达成资源合作,让创业者们能够在拥有着某个领域特色的创业楼宇中,快速成长。”此外,一个杭州众创联盟微信公众号也将于10月份上线,为创业者们提供场地、活动、投资人、政府政策等一手信息,“帮创业者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众创空间。”
从联盟成立至今,秘书处又收到20多份申请加入联盟的新成员,预计年内成员数将突破100。相比于杭州,浙江其他地市的众创空间联盟,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今年5月下旬,温州首家免费创客空间“温州众创空间”对外开放;7月18日,占地5万平方米的宁波“众创空间”正式开张;而台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也在上个月出台《关于鼓励众创空间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政策。
按照李艳萍的设想,未来全省各地的众创空间,将形成一张网络,成为各地市创业者、投资人、媒体的桥梁。而楼友会就将于下月起,陆续在宁波、绍兴、台州开出创空间,加速杭州众创资源与地市众创资源的对接,而这也是为今后全省的众创空间发展探路。
除了众创空间,对于创业者来说,层出不穷的创业大赛同样是成长的优质土壤。2015年“创青春”全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永久落户杭州,i创中国•2015浙商创业创新大赛、浙江省“火炬杯”创业创新大赛、浙江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创富大赛等赛事也在浙江这片创业热土上生根发芽……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通过微链APP(创业者与投资人的社交平台)发布的在杭州的创业活动高达488场,平均每天2.7场,参与总人数为24786人次,平均每场活动51人,创始人蔡华表示,半年内仅通过微链发布的活动就有将近500场,而这些数据只占杭州全部数据的一半左右。换句话说,今年1月到6月的杭州创业活动保守估计已达近千场。蔡华认为,这正成为杭州创业生态的一部分。
宁波、温州,也都紧跟杭州创业者的脚步,争当创业大潮中的弄潮儿。杭甬温三地仅是一个缩影,创业创新的星星之火,已在浙江形成燎原之势。
资本市场点燃财富激情
新三板新增挂牌居全国第三
2014年1月,东创科技等10家浙江企业挂牌新三板,开启浙江中小企业转股的新进程。
被誉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新三板,成为浙江“两创”中不折不扣的资本跳板。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部分,做市商制度的推进、并购业务的层出不穷、借壳上市的出现、定向融资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新三板不断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也大大加速了浙江企业的创业创新。
记者从股转系统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浙江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250家,位列北京、江苏、广州和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五位。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新增挂牌的数量中浙江省居第三名,名次分别为江苏268家、广东252家,浙江173家。
目前,浙江省挂牌企业中,有199家协议转让,55家做市转让,挂牌企业合计市值456.56亿,挂牌企业平均市值1.83亿。2015年,浙江省新三板企业数量猛增,据悉,这和省政府推进资本大省和鼓励并购重组的规划有关,据相关部门的材料公布,未来有多家挂牌企业从协议转让转化为做市交易。
事实上,信息技术、大数据、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这也是“两创”的核心领域,但这些企业初期需要金融支撑其技术。挂牌新三板对他们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更快速的发展企业本身。
政府在推进“两创”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进程中,也给出了丰厚的奖励。杭州市高新区对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每家会提供100万元奖励,这对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大福利。
杭州市高新区创业金融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刘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杭州地区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但是其中大多为初创企业,拥有技术但缺乏资金,联合会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多家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及银行等机构合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整合资源,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新三板,资本市场更大的阵地在于沪深主板和中小板。来自省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31日,我省境内上市公司29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总市值3.55万亿元,累计募集资金4389亿元;中小板126家,创业板50家,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四。
1-7月,全省31家境内上市公司,新增募集资金498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首发融资138亿元,增发融资295亿元,公司债65亿元;境外上市公司新增境外募集资金4亿元。全省新增新三板企业137家。
蓬勃的创造力找到了合适的出口,创业创新的果实也挂满了大树的枝桠。
知识产权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省知识产权局统计,今年1-7月共有1.16万个专利申请获得授权。从授权类型来看,发明型为1.23万个,实用新型6.21万个,外观设计4.20万个。而发明专利尤其是授权的数量是衡量专利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全省的11个地级市中,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四地申报知识产权专利的氛围最为热烈,分别以4934个、4690个、3100个、3050位列前四名。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