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引导常山职业教育人才引育新变革

25.10.2018  01:10

当代工业科技的发展中,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与工作,而“”作为工业技术革命的关键,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工业4.0”变革首先要破解的难题,为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常山县积极探索“工业4.0”视野下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中外引进,海内外一站式交流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该县职业中专对标“工业4.0”,形成以特色引领为主,辐射带动为要、人才培育为本的技术人才培育新模式。该模式聚焦技术教育改革出路,针对师资水平不高、高端人才不足、专业发展不全的实际,主动向上对接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进驻学校,通过构筑特色专业、开展主题讲座、指导课程开发等平台,建立教研讨论机制,强化职业中专与海内外人才的交流。一是中意创新教学模式,2009年,常山县职业中专与意大利慈幼会职业教育机构(CNOS/FAP)(中国公司浙江意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根据常山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模式。经过6年的探索实践,两地团队创建了“学习单元”教学模式,共开发校本教材13本,7本获得衢州市优秀校本教材,1本获浙江省校本教材三等奖,教材已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二是邀请专家指导创新,邀请国内外专家进校为教师和学生们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科技创新、组织竞赛能力,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2014年学生作品“F1电动赛车”获浙江省中职小发明一等奖;2015年“学习单元”教学模式被立为省课改精品化项目;2016年教师作品“汽车电控系统创新教具” 获浙江省中职小发明二等奖;2016年教学成果《融会贯通——中职汽修专业“学习单元”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获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是定向培养特色专业,首先,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确定汽修和机电专业为职业中专重点培养专业,相关专业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其次,邀请专家进校开展培训课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自2016年1月以来,共邀请国内外专家共16位来校开展汽修和机电培训,共计3000余课时,600多人次,2017年5月,职业中专汽修专业被评为浙江省中职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单位;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职业中专定期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深造学习,仅2017年,共选派9名教师赴意大利交流学习,学习涵盖汽修、机械和电气三个专业,2016年,汽修专业教师徐春红被评为省名师,次年在校开设省名师工作室。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职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将企业生产融入学校教科研,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构。一是教师产教结合,教师将生产和教学融入到技术研发中,有效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了技术运用水平。职业中专老师为解决装修粉刷工作中墙面不平整带来粉刷难均匀问题,创新解决问题,创新采用UG设计,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发明了全自动装修磨墙机,成功获得国家专利,该成果已在装修行业中推广应用。目前,该校老师成功申请8项专利,2项专利获2018年浙江省中职学生创业创新比赛二等奖。二是学生产学融合,该县四名中职学生针对胡柚采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设计,制造出一种简易胡柚采摘装置,实现了在不伤果实的前提下连续采摘的生产要求,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极大促进我县胡柚产业发展,该设计已获国家专利。三是课题产研互补,职业中专立足各大企业的生产实际,针对哲丰、先导、斯凯孚等本地大型企业的订单培养项目,开展了新材料生产人才培养、精密仪器生产人才培养、精密轴承生产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用于提升技术教育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订单培养,岗学训一条龙服务

通过引进企业项目,合作创建实训室,强化学生的专业培养,以协作办学、订单培养、定点就业的模式实现职业中专学生岗前学习、实训上岗的一条龙服务,彻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解决企业实际需求,采用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协作办学,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与衢州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学前教育等四个专业进行合作办学,开设3+2大专班,为深造学习打通渠道,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合理学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理论学习、实训学习合格的学生,按实际需求灵活采用先学后训、边学边训的模式进行培养,强化学生上岗入职保障。三是兜底岗训,对部分学习基础差、实训能力弱的学生采用先训后学的培养方式,邀请依维柯企业来校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先进性实训学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好学生就业的兜底保障工作。

工业4.0”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中专将进一步认清形势、借力造势、顺势而上,主动对标国际、聚焦本地实际,优先保障人才培养,创新更优培养模式、搭建更优交流平台、提供更优保障服务,坚决用最大决心、最新理念、最实举措创造“工业4.0”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变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