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是温州学生最弱项 14个及格很多做不到4个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2015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2016年全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数据显示,高校新生体质测试结果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全省高校中,警院学生身体素质最好。
浙江学生的体质成绩越来越好
2015年,浙江省104所高校(含二级学院),共上报了267854个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实际采集浙江籍大一新生有效数据共199877人。按生源所在高中学校统计,样本量在30人以上的高中学校712所。其中,普通高中学校526所,中等职业学校186所。
据统计显示,2015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为72.88分,合格率为92.98%,良好率为18.02%,优秀率为0.79%。与2014年相比,2015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分提高了1.03分,合格率提高了1.2%。对比2013~2015年的测试结果,均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温州比上年合格率
增加了1.15%
根据201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公布结果情况,温州籍省内就读的大一新生体质健康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继2014年后均继续保持在全省各设区市第10位。平均分为71.72分,合格率为91.21%,两项评价指标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0.89分和1.15%,呈稳步上升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于2007年起开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12年启动实施了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公布制度。自该数据公布以来,温州一直处于全省落后状况。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进入全省前10
今年,公布的结果中,首次对全省新生生源地学校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我市生源学校普通高中总成绩平均分排名进入全省前50名的学校有3所,分别是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瑞安中学和温州中学,尤其是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首次进入全省排名前10的行列,位列全省第8。总成绩合格率排名进入全省前50名的学校,比2014年增加1所。
再从各县(市、区)情况看,泰顺县和文成县学生的体质排在全市前列。而乐清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2年合格率排名全省后十位。
中职学校和民办普高
学生体质偏低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市体艺处公布了另外一组数据:2015年全省总成绩平均分排名后50位学校温州共有19所,虽比2014年减少6所,但其中民办学校占到15所。总成绩合格率排名后50位学校温州共有23所,比2014年减少了1所,其中民办学校占到16所。
此外,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均有所下降,在全省排名后20名的学校中,温州就占到了9所。
以排名全省倒数的温州市英才学校为例,该学校就没有标准的操场,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从设施上就已大打折扣。而乐清市精益中学、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更是连续2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全省后十名。
引体向上
成温州学生最弱项
近年来,市教育局一直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采取了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就包括在2013年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这个智能化的平台不仅能监测到全市各个年级学生的体质数据,还能对每个体育老师的教学成果进行数据分析。
从该平台上的数据显示,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成为温州学生的最弱项,其中引体向上尤其薄弱。
“按照测试标准,男生需要完成14个引体向上才能算是及格,但很多学生在测试时通常做不到4个,而女生需要做54个才算优秀的仰卧起坐项目,温州女生通常只能做32~34个。”市体艺处的工作人员邵凯告诉记者。而从另外一组数据也看出了温州学生对引体向上的惧怕,“中考体育有引体向上的选项,通常1000个学生中,选择这个测试项目的不到20人。”
究其原因,邵凯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两者都属于力量项目,以引体向上为例,全省的平均分也仅为44.53,不止是温州,南方城市的学生普遍力量不足。此外,该项目需要长期锻炼,而且对于体重也有要求,所以比较难提升。
而相对而言,立定跳远和50米跑则是温州学生的强项,“在灵活性上温州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
学业压力
对体质造成一定影响
市教育局对全市学生的体质检测数据,还显示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从初一到初三,因为中考体育测试的原因,温州学生的体质成绩呈现普遍的上升趋势,而相反的是,进入高中后,温州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则逐年下降,到了大一则更因为经过了高三暑假的放松,体质健康下降尤为明显。
从背后也反映出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还不够重视,只关心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有些校长还给教师灌输重文化轻体育艺术的思想。
12月将首次通报
高一新生体质情况
据悉,为了对学校形成倒逼机制,今年12月起,我市将对高一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首次进行通报,对于高一新生生源地学校的学生体质情况进行排名,以提升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各县(市、区)教育局将辖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同时,要求各学校将体育教师所任班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期考核内容,并作为其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同时学校还会将学生在校的锻炼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参与和配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构建家校互动的学生体育锻炼良好机制。
扫码分享到手机
(来源:温州晚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