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创新草根式建设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难题
近年来,衢州市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存在投入总量不大,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衢州市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培养专业教师的“创客”精神,充分运用废旧电器,以“草根式”的信息化,提高学校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破解教育均衡化发展瓶颈。目前全市已有20余所学校加入“草根式”信息化项目,普及面正不断加大。
一、“草根”式项目建设,破解经费投入有限与产出效能低下的难题。一是DIY制作信息化设备。该市一些农村学校率先发扬“创客”精神,立足学校实际,低成本开发经济实用的信息化项目。如城南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利用省“春泥护花”工程淘汰的显示器,运用虚拟机软件,加上定时电源开头简单实现电子班牌、校园电子公告等功能;横山小学利用普通教室,只投入了6万余元,率先在全县农村小学建成了简易录播教室与校园电视台,完全达到了适用实用的效果;下库小学通过合理规划,功能整合,设备精选,投入20余万元建成常规投入需100多万元的集会议、录播、电视台、微课录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四合一”报告厅。二是创造性开发校园数字化平台。部分学校“草根”式开发各种小平台、小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客”精神。如下库小学先后开发了学生晨检上报系统、周工作上报系统、在线报修系统、请假系统、访客论证系统等应用平台,DIY实现基于微信的数字化多终端管理。
二、“草根”式团队建设,破解建设意愿强与技术力量薄弱的矛盾。在常规的教师培训外,该市将功夫下在了信息化团队建设上,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信息化均衡发展,以破解学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题。一是成立网络研修共同体。如龙游县桥下小学通过网络平台与县域10余所农村小学组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利用录播教室与网络研修平台,城区学校实时授课、农村学校在线互动、教研员在线点评,打破时空界限。二是成立“草根”信息化建设联盟。依托“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采取团体试点先行,师资团队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策略,最终达到共建,共享,共研,共赢的目的。现有“刘智松名校长工作室”、“胡雄伟工作室”等信息化团队。三是开展手机信息化运用推广活动。推广手机的信息化运用,降低校园信息化的技术性要求。如常山县开展的“希沃授课助手、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Total control”推广活动,以手机智能+教室多媒体,无需额外投入,就能提高学校原有的信息化装备的利用率。
三、“草根”式典范树立,破解有资金限制的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瞎子过河”的局限。龙游县下库小学是最早开始“草根信息化”创建的学校,打破了教育信息化靠资金投入的惯例,走出了信息化的衢州样式,为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难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经验。一是小成本高收益的“草根模式”门槛低具有可复制性。例如龙游县下库小学“草根化”方式建设数字化校园,投入少而产出高,没有花费建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云桌面,3500元的警务室身份识别系统,1500元的LED宣传平台,1.8万元的电子班牌等,其他学校要复制该做法没有资金门槛;学校的信息化“创客”都是学校普通的老师,在实施人才方面也没有门槛。二是草根信息化的运用具有强大的弹性空间。“草根信息化”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惠及面已经包括校园基础性设备,如电子班牌、LED宣传平台等;校园管理系统,如身份识别系统;高科技应用,如自动录播教室。随着“草根化”队伍的加大,能运用的范围也将不断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