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刚开赛 球员因球鞋问题与篮协和赞助商叫板
易建联回归CBA的第一场比赛,又制造了个悬念——不是广东队能否迅速摆脱首战被山西队狂虐的阴影,而是易建联会穿着什么品牌的球鞋出场?
穿什么鞋,到底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穿耐克还是李宁?自从5年前,李宁拿出20亿,成为CBA的顶级战略合作伙伴后,这5个赛季,年年有球员因为穿什么鞋的问题发牢骚,甚至对着干,也年年有俱乐部因此而被篮协罚款。
事实很简单,大金主李宁买断了CBA的球员装备配给权,所有球员不但要穿李宁品牌的球衣,还必须穿李宁的球鞋。球衣不存在争议,但球鞋上却摆不平早就和耐克签约的易建联、周琦等人。
从CBA的安踏时代开始,中国篮协每个赛季都会开出一张特许球员名单,这些球员可以穿自选品牌鞋,但需要个人赞助品牌出“赎身费”。不过换位思考,李宁的巨额广告费,实际上也只能在几个明星球员身上起作用,哪怕全联盟都穿李宁,易建联一个人穿耐克,消费者记住的是谁?
自然而然,特许名单逐年缩短,处罚措施越来越严厉。前北京队球员李学林在2012-13赛季强行穿耐克上场,被累积罚款150万。而外援穿鞋可以自选品牌,但是必须用胶布贴掉非李宁的商标。上赛季,稠州银行外援沃伦因为在比赛中途胶布脱落,累计被罚款40多万。
本赛季是李宁赞助CBA的最后一年,干脆取消了这份名单,就连除了耐克从来没穿过其他牌子的易建联,也要穿李宁了。
所有球员都会拿自己有伤,必须穿特制鞋来保护双脚作为理由。广东队昨天发给篮协一份“恳求信”,还是拿易建联的脚伤为由请求特许。此前,周琦、王哲林也以非个人签约品牌球鞋的安全性为槽点。
有伤不假,但穿耐克一定能比别的牌子更安全?恐怕在NBA随便就能找出大把伤兵来作为反例。
而因为“质量问题”背上骂名的李宁也是有苦说不出。实际上,凡是自称有伤的球员,李宁会在赛季前派专人去所属俱乐部,为该球员做脚模,定制球鞋,只要球员说不合适就重做。
还有个别球员更是以前就签的李宁,如今换了赞助商就反过来吐槽前任,马上就被鞋迷们抓住马脚,有图有真相,实在不够明智。
都是老中医,就不要互相开药方了。说白了,无论对球员还是对篮协、李宁而言,就是钱的问题。
天价合同近在眼前,谁能代表谁还没解决
每年重复一次的剧情,被骂最惨的就是中国篮协和李宁。他们凭什么不让球员穿自己的鞋?众口一词,这两家被逼得无法争辩,尤其是出了血本想做知名度、美誉度的李宁,花了钱反而要疲于应对危机公关。
那他们到底该不该被骂?
唯一的澄清方法,就是拿出合同条款,其实篮协已经在处罚通知上重复了N次——篮协委托盈方与李宁签了赞助条款,那份条款上规定了李宁有这样的权利,篮协有这样的义务。
讲道理,很多人说球员又没拿李宁的钱,凭什么给它做广告?不过根据公开报表,盈方与篮协的5年期商务开发协议,平均每年收入6.36亿,交给篮协3.36亿,篮协再给每家俱乐部分红1200万左右。按比例,其中三分之二的分红经费就来自一年贡献4个亿的李宁,你能说易建联的工资里没有李宁的钱?
一年4亿人民币,这是大生意。未来CBA的生意还会做得更大。明年CBA的商业开发合同到期,各路商家巨头已经跃跃欲试。今年7月篮协已经组织了一次类似的招商预热大会,明年CBA公司成立后,预计会将CBA的电视转播和商业开发权益分开出售,中超转播卖出80亿的神话完全有可能复制,商业开发权也有望卖出一年8个亿。
出钱的就是大爷,话糙理不糙。一些俱乐部甚至完全有可能依靠分红运营并且盈利,赞助商成了球员们的衣食父母。与之对应的是,“大爷”们势必会提出与支票数额相对应的要求,并且用更加严苛的监控监督落实。
也许还有人说,球员个人未必同意出卖个人球鞋签约权,通过分红拿到的工资才几个钱?的确,哪怕是未来的CBA公司股东大会,也只有20家俱乐部加篮协,总共21票。是不是还少了球员的一票?是不是还少了球员工会?
无论如何,这次球鞋风波,篮协终究有了难得的快速反应,针对首轮周琦和王哲林的抗议,迅速出台了一个补充条款,详细规定了对违规球员的停赛处罚方式。在这笔天价大生意上,需要查漏补缺的远远不止是这一个细节,篮协、联赛委员会、CBA公司,要补上的漏洞还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