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启治霾新路径在科学精准治理上做文章
中国环境报记者周迎久
新的一年里,河北治霾有了新主题——科学精准治霾。
在刚刚结束的河北省两会上,省长张庆伟强调,要加大科学精准治霾、依法依规强化治污力度,坚持不懈改善生态环境。
从全面铺开到重点推进
在过去的一年间,河北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即便如此,河北空气质量要持续改善仍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如仅依靠目前国家‘大气十条’和省‘大气五十条’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存在难以完成2017年PM2.5浓度下降25%任务目标的风险。”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治霾向深入推进,必须在现有措施基础上,根据一年来的治理效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措施强化。
如何让治霾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下一步河北将在科学精准治霾上做文章,要针对污染排放清单对症下药,力争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万宝春给记者出示了一份污染物排放清单:2013年河北全省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VOCs中,工业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分别贡献了排放总量的84%、58%、61%和64% 。其中,电力、钢铁、建材、供热、工业锅炉等行业,合计贡献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排放量的95%、99%和90%。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VOCs和PM2.5,分别占了排放总量的35%、9%和4%。
根据这份清单,河北也开出了今年治霾的“药方”:2015年,河北将集中抓好“两调四治一绿”蓝天工程。“两调”指调整能源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四治”指治尘、治VOCs、治锅炉、治机动车;“一绿”指推进绿色河北攻坚行动。
拒绝“一刀切”实行差别化治理
科学精准治霾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去年,河北省环保厅委托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等部门,联合对近两年河北治霾措施进行了全面评估。”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海波介绍说。专家评估认为,已采取的治污措施中仍有可挖掘的潜力,一是部分污染源未纳入控制范围,二是部分污染因子的治理进展相对滞后。
冯海波举例,在控车方面,现有措施对排放量大的重型载货以及轻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未提出要求。在污染因子中,挥发性有机物是导致大气中臭氧、细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但治理工作开展相对滞后。
针对现有措施存在的不足,河北省正加快制定《河北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现有措施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完善,比如对焦化、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在达标排放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体的限期治理目标,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综合治理方面,补充完善了五大行业的控制措施和完成治理时限。
“十根手指不一样齐,科学精准治霾同样不能搞‘一刀切’。”河北省环保厅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吕纹告诉记者,《方案》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差别化治污理念里。
他解释,比如《方案》提出,石家庄应严控燃煤消耗量,重点实施电力、钢铁和水泥行业提标改造,综合整治制药和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保定市应强化淘汰低效燃煤锅炉,加强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行业挥发物有机物排放治理;邢台市应重点实施玻璃行业提标改造;邯郸市则要重点实施水泥和钢铁行业提标改造,全面开展焦化行业达标排放整治。
以科技提升治污水平
“提升污染治理水平需要科技做支撑,去年河北省实施了‘引智共建蓝天计划’,引进10个环保引智示范基地、50个国(境)外环保项目。”河北省环保厅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曹子洲介绍说,同时,河北省政府还成立了由两院院士及国家级专家组成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引入高端智囊团定期研判治霾策略,成立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为大气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河北省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程专家组,正着手编制《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程(2013~2017年)实施方案》。开展了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技术与设备、雾霾污染源解析与成因分析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科学研究,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即将出台的《方案》也提出,将全面推进焦化行业技术改造,开展火电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深度治理,开展钢铁企业全过程污染治理,加大水泥企业脱硝除尘改造力度,推进平板玻璃企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升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