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城市电子废弃物成国家战略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正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标准体系,以迎战爆发性增长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利用高峰。
11月27日,经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落户湖北荆门。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标志着推进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键性技术缺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性技术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
该研究中心主任许开华介绍,研究中心将围绕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开展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形成行业的技术平台,着重解决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按照科技部提出的目标,研究中心将成为我国资源回收和再利用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促进相关企业从电子废弃物中获取稀有、稀贵、稀土、稀散金属的同时,对废塑料等非金属废料进行高附加值循环利用,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整体资源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我国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已达100亿吨,占全球30%以上,超过美国4倍,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耗超级大国”。
“以目前的资源消耗速度,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至少需要三个地球的资源。”陈勇说。
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2012年4月13日,科技部牵头六部委及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导和推进全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等各种废物资源化科技创新。
当年5月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参观比利时优美科集团电子垃圾处理厂时指出:中国加强电子垃圾处理,事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改善民生。
当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路线图中明确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列为关键技术开发。
去年8月1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指出:“重点发展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等技术。提高稀贵金属精细分离提纯、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废电池全组分回收利用等装备水平”。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国家在产业政策、投资引导等方面力度很大,但当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陈勇介绍,我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落后,大量企业还处于原始落实状态,与高度发展的电子装配制造正向产业反差巨大;回收率整体偏低,资源化水平低,大量企业沿用的是“回收、分拣、打包销售”三部曲的捡垃圾传统模式;工程技术落后,专门人才缺失,99%的企业没有设立研发部、没有研发支出、没有专门研发人员,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
真正的“城市精矿”
电子废弃物是真正的“城市精矿”与“城市金矿”。
许开华介绍,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铁、铜、铝、稀贵金属、塑料以及玻璃等资源,经过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后,60%~80%的材料可以被分离成再生资源。
以手机为例,电池含钴量高达20%以上,成为钴资源的最大应用领域,占钴资源总量的30%以上。以手机电池为代表的废旧电池回收,等于开采稀缺钴资源的精矿。
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为5.8亿部,同比增长60.3%。手机中金含量达到280克/吨,银的含量达到2000克/吨,分别相当于原矿的60倍与13倍以上。
塑料是由石油资源制造的,我国每年报废的废塑料达到2000万吨,相当于6000万吨石油,相当于大庆油田1.5年的开采量。回收利用一吨废塑料可节约3吨石油。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全世界每年约产生2000万到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美国约占1/3、欧盟约占1/4,全球电子垃圾年增速达3%~5%。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测算,2013年,我国电视机理论报废量为3850万台,同比增长108.7%;电冰箱理论报废量1279万台,同比增长37.7%;洗衣机理论报废量1265万台,同比增长19.7%;房间空调器理论报废量1830万台,同比增长2.7%;微型计算机理论报废量3206万台,同比增长20.9%;“四机一脑”总计约11430万台,同比增长38.3%。
从2011年起,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报废量保守估计将超过800万吨/年,“在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方面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许开华说,电子废弃物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印染等废弃物污染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兴污染物,也是真正的环境杀手。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介绍,电子废弃物中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和元素,如铅、镉、汞、六价铬等重金属,以及作为阻燃剂主要成分的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机污染物。
但目前,如何从复杂的电子废弃物中提取稀有、稀贵、稀土、稀散等稀缺金属和实现废塑料等非金属废料的高附加值循环利用,同时又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是全球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难题。
研究运行模式市场化
本报记者注意到,与大多数研究机构不同,该研究中心依托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
格林美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工厂,也是国内唯一以家电循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毫无疑问,格林美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废弃物行业的技术与产业龙头企业,肩负着持续带领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创新与发展的重任。”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平台基地处处长曹煜中说。
11月27日上午,本报记者在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看到,报废电视机拆解车间的流水线上是一台台废旧电视机。工人们操作着机器手,一台电视机几分钟就被大卸八块,金属、塑料被送进机器中打压成碎片、分类。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零件通过流水线被运到一个密封的车间内,在负压环境下将有毒物吸走、收集。
许开华告诉记者,2008年,格林美开始投资电子废弃物,是中国最早进行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公司,总投资10亿元以上。目前格林美已经在湖北武汉、湖北荆门、江西、河南、扬州建成五大处理基地,形成了稀贵金属循环利用、废塑料循环利用、稀土荧光粉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格林美董事会秘书周启超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格林美废旧家电的拆解总量突破200万台,成为国内废旧家电拆解的主力企业,电子废弃物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18%;2014年1~9月,格林美完成废旧家电拆解近500万台,预计2014年拆解量可达到700万台以上。
2013年7月23日的新华社报道称,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前往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格林美高新技术公司武汉分公司考察,他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
建资源利用倒逼机制
由于处理城市电子废弃物的技术难度大,对新的回收处理技术依赖程度高,也由此导致了开发“城市矿山”启动资金投入往往较为高昂。
许开华称,按照以往的经验,电子废弃物工厂必须是综合性的,要处理5种以上的废旧电子电器,产生10种以上的可利用物。建一个规模化、可盈利的电子垃圾处理工厂,投资规模要达到20亿~30亿元。
“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是一个受制于政策和宏观经济影响的行业,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他说。
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这意味着,继家电“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之后,国家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开始资金支持。
根据这项政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包括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和代工生产企业)、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履行基金缴纳义务。
基金使用范围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补贴等,如对处理企业按照实际完成拆解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基金补贴标准为电视机85元/台、电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房间空调器35元/台、微型计算机85元/台。
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
但目前我国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认为,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应该遵循“谁制造,谁分解;谁分销,谁回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从产业演化的历史规律来看,在工业化进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主导产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杜欢政认为,这种主导产业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其次表现为通过其前向和后向关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增长。而再生资源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将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