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港口经济圈:宁波今年头等大事

10.02.2015  11:20

  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宁波,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1月8日,在宁波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明确指出,要在新常态下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把港口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重塑再创宁波的竞争优势。在刚刚举行的宁波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建设“港口经济圈”放在首要位置提出。由此可见,建设港口经济圈已成为今年宁波的“头等大事”。
  图景已清晰
  作为沿海地区,宁波经济比全国更早进入“新常态”。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后,宁波在政策和要素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除了2011年增长10%,其他几年均徘徊在8%左右。
  “只有从港口这个自身最大的资源优势考虑,实现港口辐射半径最大化、港口功能最大化、港口经济最大化,才能使宁波在国家战略中找到‘重要的一席’。”刘奇表示,今年宁波要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发展,要抓的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港口经济圈”。
  尽管“港口经济圈”还是个全新的概念,怎么建?如何建?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但图景已越来越清晰,这点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可以看出。
  卢子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抓手,引领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宁波都市区规划建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国多式联运枢纽。优化“无水港”布局,建设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构建“甬新欧”贸易物流线,促进港口腹地向长江流域、西北地区延伸拓展。
  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开放合作上,申报设立国际港口合作服务组织常设机构,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平台,积极筹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和“中国航海日”活动。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推进国际空港物流园区、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港口经济的核心圈、覆盖圈、辐射圈和互联互通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和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龙眼作用。
  整合核心优势
  将港口经济圈作为宁波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抓手,可以说是应时顺势。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荣程认为,充分聚合资源和优势,发掘有别于其他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特质,才能确立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的主导权。
  “应重点整合放大港口、开放、产业三大核心优势,即构建深水港、江河港、‘无水港’大港口联盟,深化城市国际化、经济外向型、贸易便利化大开放格局,打造临港制造链、价值链、服务链大产业体系。同时,全力补齐港口经济贸易功能不强、综合型重大对外通道不畅、政策体制创新支撑不力,这三块相对‘短板’。”黄荣程说。
  “过去宁波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实现城市与港口的互动发展,现在‘港口经济圈’指明了宁波今后的发展方向。”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商会副会长吴友水建议,在建设港口经济圈的过程中,宁波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高度重视新一轮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以“港口经济圈”为引领,争取国家政策“红利”,抢占先机,争当样板;其次,应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加快海铁联运发展,构建绿色环保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此外,还必须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准入门槛,对传统产业痛下转型的决心。
  四方面寻求突破
  提升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发挥港口优势,宁波港口发展多年,成绩斐然,但遇到的瓶颈也不少。比如,港口大而不强,辐射功能不足,重大通道建设滞后,圈内城市互联互通不够顺畅,合作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核心区政策支撑相对不足等等。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发改委副主任詹荣胜指出,新形势下,尤其面对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历史机遇,宁波抢抓优势,必须突出“呼应战略、突出重点、合作共赢、改革创新”这四个方面。
  一是战略上,要积极争取港口经济圈融入国家战略,争取将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复制,把上海“两个中心”、舟山群岛新区的政策向宁波延伸。
  二是硬件设施上,应尽快启动甬金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等对外铁路建设,完善宁波穿山北港区铁路支线,实现宁波—新疆—欧洲的铁路运输无缝对接,带动宁波港在中西部的“无水港”布局。
  三是产业联动上,谋求港口经济圈联动新优势。拓展大宗商品和中高端消费品贸易范围,提升港航服务影响力,推进临港工业全产业链合作。做大做强以港口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等特色优势行业。
  四是开放合作上,要主动搭建国际贸易合作平台、对外经济合作平台和人文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