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3.10.2017  11:54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专家、代表热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主持人:杨舒 叶乐峰 詹媛

嘉 宾: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孙要良(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

王向红(十九大代表、江苏涟水县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对相关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本报特邀三位代表及学者,就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解读。

主持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变?  常纪文: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同时也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重大论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二是我国目前在生态环境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实现平衡和充分发展。因此,十九大报告对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路径作出了重大判断,对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孙要良: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奋斗,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无论物质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飞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开始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因此,“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以凸显。“不平衡”包括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不充分、绿色发展不充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不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品,可以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

王向红: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这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则表现为,尽管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牢牢守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让绿地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提出在二〇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理解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论断?

孙要良: 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应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分先进的国家。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生态文明方面作出的新规划。

王向红: 理解并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当把握“生态文明”的时代内涵。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扎实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好蓝图在神州大地铺展。

常纪文: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为具体目标的确立作出了指引。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上论述中,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美丽中国,都包括了党和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考量。可见,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界共同奋斗的目标。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4项改革措施。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些改革措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常纪文: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十九大报告对未来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旨在久久为功,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为此,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让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在法律和政策中得到更多体现,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遵循。如此,才能通过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孙要良: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些改革举措,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直面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改革举措,旨在提升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旨在从最棘手、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实施专项行动;旨在建立配套政策法规,改革组织架构。可以预见,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将得到根本转变,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得到根本扭转,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后,生态环境将得到全面提升。

王向红: 要践行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应当进一步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成生态资本,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要全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经济发展、构建精致宜人绿色城乡、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作为苏北正在发展中的县份,涟水县拥有一幅水绕城、绿抱水、生态好、环境美的自然画卷,这是最好的发展资源和最大的竞争力。未来,涟水县将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快生态产业发展,统筹生态城乡建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把握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