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许景旦:四十载不辍治水
许景旦:四十载不辍治水
许景旦和民间文艺队在莲花溪边宣传治水。
许景旦手拿资料绘制“水情地图”。
踩着一双高筒套鞋,手提一套自制的“打捞神器”,躬身在溪水里钩钩捡捡,不时将水中的垃圾清理上岸。快八十高龄的年纪,却有着十足的干劲。
外来的人看着也许会惊讶,可建德市莲花镇昴畈村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老书记许景旦又在劳作了。
都说“五水共治”是这两年来的“热门活”,可对许景旦来说,这已经是他坚持了40多年的一项“情结”了。
上任三把火 件件是治水
1979年,曾在洋溪钢铁厂、建德县委等地工作过的许景旦,被下派到昴畈村担任“第一书记”。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许景旦上任为村民办的三件大事都与水有关。
“那时候生猪存栏1000余头,蛋鸡和鸭子3600多羽,280多户村民靠着养殖维持生计……可养殖一定会严重污染水体,村民都到渠道里挑水喝,这哪是长久之计?”在一个月的调研后,许景旦开始了“治村第一件事”——接通自来水。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找水源、接水管……足足用了3个月时间,解决了东山、后坞等自然村900余人喝水难题。后来他发现汛期时莲花溪暴涨暴落,住在溪对岸的村民面临“行路难”窘境,于是又有了第二件事,就是在莲花溪昴畈段上造起两座桥,一来便于运输和农田管理,二来利用造桥机会沿河石坎进行加固。有水、有桥后,接下来第三件事就是要治环境,从粪便处理到规范设施,他都上门与养殖户做好沟通,村里人都看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不辍治水心 绘就水情图
现在许景旦已经退休了,若是近两年才来村里工作的年轻干部,可能未必知道那些“老故事”。可他们一定都知道那张出自许景旦之手的“莲花溪水情图”。
画这张图是去年的事。许老的儿子说:“那时候,他每天戴起眼镜,翻出新华字典,拿起水彩笔,一坐就是大半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准备考大学呢!”可一个月后,一张标有各式各样颜色的水系地图出现在大家眼前。这张图不仅绘制出了莲花境内的22条干支流,而且还能清晰看到莲花溪水系流向。由于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基层一线,许景旦对莲花当地水系分布早已谙熟在心,为确保准确性,许景旦还翻阅了大量资料,对一些不确定的点位亲自到现场去看,在原有村镇规划图基础上,形成以河道为主线的“水情地图”,并对污染重点区域整治情况进行标注,让人一目了然。
许景旦说,他就是想给莲花溪绘一张“治水作战图”。
治水必躬亲 身先作表率
年纪一点点大起来,可说到治水,许景旦依旧坚持事必躬亲。
每次老许下溪义务清垃圾,老伴谢美云都要唠叨一句:“老许,你腿脚不方便,捡垃圾的时候可要看着点。”原来,在许景旦43岁那年,发生了一次意外事故,腿部受到创伤,痊愈后留下一瘸一拐的后遗症。“虽然没有以前走得快了,但只要还能走路,治水护水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老许坚定地说。他自己发明了“打捞三件套”,用结实的木棍,在顶端扎上一个渔网,再把一根铁丝拧成两段固定在木棍的1/3处,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将水深处或沟缝里的垃圾钩出来,其余还有背篓和毛竹钳。为了这套工具他前前后后想了十几个晚上,修改数十次。过去莲花溪里漂浮着很多垃圾,但村民看到老许坚持,也就不好意思再往河里乱扔了。
老许业余时间爱拉上一段二胡,为了让大家记住清溪水来之不易,他还创作了一首《莲花映月》,并找来村里民间文艺团队一起合作,在莲花溪边传唱起来。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到治水、护水队中,主动当起义务巡查员,发现毒鱼、电鱼现象立马上前阻止,“美好环境,人人参与”的好风气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带你悦览大杭州
扫描上侧二维码
或直接搜索“读城杭州”(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