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记住乡愁 弘扬严州文化
严州府古城楼
定川门、澄清门、福运门都打开了,800米古城墙修复了,700米示范古街已完工一半多……早春三月,走在古镇梅城的街巷,遥望巍巍乌龙山,南峰塔、北峰塔对峙而立,三江口烟波浩淼,大坝公园紫玉兰盛开,带着千年严州文化的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除了古镇的修复外,这个春天还有更让人欣喜的事。3月16日,《严州古今文丛》首发式在古色古香的建德市宝华洲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严州文史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纷纷赶来一起见证。这也是建德人为“记住乡愁”,传承严州文化文脉踏出的坚实一步。
灿烂历史 历经1200年的积淀
自唐神功元年开始,严州拥有1200多年的灿烂历史,下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桐庐、分水六县,是钱塘江干流中唯一的州府,也是一块文化的沃土,留下无数历史名人的足迹。以古严州府地域为标志形成的严州文化,底蕴丰厚,内容广泛,从政治到经济,从山水自然到民风民俗,从书院学堂到戏曲杂艺,从商号会馆到农耕传承,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两汉时代的朱买臣都曾在此耕读、隐居;建德侯孙韶、铁面御史江公望以及杜牧、范仲淹、陆游等一大批政治家和大诗人无不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与遗迹;唐“睦州诗派”的诗人都曾勾留此地,沿江而吟,踩出一条闪光的浙西水上唐诗之路;北宋时,龙山书院和丽泽书院在严州创办;存世的宋版严州本为国家级珍品,《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都写到严州,《官场现形记》有7回书目8万多字写严州。
保护古城 建德几代人的梦想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行政版图的变迁,再加上文革时期一定程度的破坏,严州古城所在地梅城只剩下70多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严州文化即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建德市把严州古城保护工作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开发新城,保护古城”的基本思路,硬件建设正在逐年推进。2010年6月,严州文化研究会成立,承担起严州文化文脉传承的新使命。
“这是泽被后世、惠及子孙的文化工程,打开古城门、修建古城墙、打造示范街、重现古牌坊、贯通东西湖……”严州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利群满怀激情地介绍抢救严州文化的“十步骤”。
从建德走出去的文化人郑秉谦,把严州文化地域精神概括为“三风”,那就是:以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者之风”,以严子陵为代表的“廉贪立懦”的“高士之风”和以陈硕真、方腊为代表的维护与保卫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尊严的“义士之风”。
孜孜不倦 《严州古今文丛》问世
历经三年多时间的筹划,筚路蓝缕,孜孜不倦,终于在2014年秋天完成第一辑《严州古今文丛》,为严州文化研究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严州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上将徐永清,三次亲临研究会指导工作,热情地为《严州古今文丛》写了总序。文丛第一辑共5卷本,包括《戴不凡的不凡道路》、《郑秉谦的无悔人生》、《李频诗集编年笺注》、《严州文化杂谭》和《严州文化论文集》,共计200余万字,涵盖了严州人物、历史风物、文化研究等丰富内容,富有地域特色。
有志之士希望,研究严州文化,奏响“留得住乡愁”的时代之风,一起携手共创严州文化研究美好的明天。(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