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年建成近5000座农村文化礼堂

13.04.2016  09:13

  春到江南,草长莺飞。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浙江城乡,追寻各地文化礼堂建设的轨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省拉高标杆,作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小康社会的高水平,就是在解决了“富口袋”的同时,加快“富脑袋”,使得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始终把文化礼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连续4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当年省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短短数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截至2015年,4959座农村文化礼堂如繁花次第盛开在我省广大乡村,成为民有所乐的乡村“会客厅”、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基地”、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红色殿堂”,成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重要抓手。

  农村百姓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从何而来?文化礼堂承载着使命——2016年起,我省每年都将新增1000座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到“十三五”末浙江将建成万家文化礼堂,覆盖80%农村人口,文化礼堂将成为高水平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

  心有所归

  引领主流价值观

  文化礼堂是“聚心堂”。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心与心之间融洽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细水般汩汩流淌,润泽民心。

  “一拜老师,教我读书;再拜老师,教我做人;三拜老师,永志不忘……”在台州临海市古城街道七里村的文化礼堂,9名学童站成一排接受“开蒙礼”,喝下孩子们端来的茶水,一旁的父母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安吉县尚书干村的文化礼堂里,青年们在古乐声中参加“成人礼”,躬身谢国家、谢父母、谢师长,法祖敬宗的情怀在心中播洒,公民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也在每个青年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更是精神文化的提升地。文化礼堂渐渐凸显“魔力”——这是一根社会治理的精神纽带,让村民打开心结,和气地交流、共处。

  “三句半”、顺口溜、小品、快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艺形式不断呈现,这些融合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特色节目,始终贴近村民们的生活和情感,“讲道理”变成了“讲故事”,“大主题”却用“小切口”,大白话里的大道理一下子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般落入百姓心田。

  “升国旗唱国歌”、“诵读红色经典”、表彰道德先进最美人物……潜移默化间,党的声音在农民群众中入脑入耳、深入人心,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法规约束也自然而然地变为百姓自觉。

  三年多时间里,乡村气质悄然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在于赌博酗酒现象少了,人与人之间和气多了。在温州各地的文化礼堂中,有近一半改建自宗祠等场所,村民们不仅没有反对,很多有能力的村民还积极出钱、出物、出力,共同打造精神家园。嘉兴市嘉善县将“善文化”的人文内涵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过程,通过挖掘传承“善文化”基因,筑牢文化礼堂之“”,使文化礼堂成为“向善、学善、扬善”的精神家园。

  穿梭在各地的文化礼堂中,农民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告诉我们:文化礼堂,正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

  民有所乐

  农村处处大舞台

  为乡村搭建文化舞台,让广大村民有所乐,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初衷之一。2013年起,全省各地掀起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热潮,有将旧祠堂、闲置校舍、老厂房等修缮并改扩建成文化礼堂的,有配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文化礼堂的。

  乡野田埂间,浓厚的文化氛围迅速弥漫开来。

  在金华,大部分的农村文化礼堂,是由古祠堂、大会堂、古建筑等老旧建筑改建而成。通过发掘先贤达人优秀文化,当地迅速形成了“婺学文化”“书画文化”“畲族文化”等独具特色的礼堂文化。这些礼堂还整合了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等资源,真正成了农村的文化服务综合体。

  在湖州,当地根据“希望田野”“山村印象”“农园新景”“太湖风情”四条特色“农村文化示范带”,在沿线乡镇重点布局文化礼堂,并结合当地的地域风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连点成线,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度交叉、协调推进的文化礼堂建设新格局。

  礼堂只是场所,文化才是内涵。怎样才能让礼堂里的文化 “”起来?浙江的经验是:“送文化”加“种文化”,真正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好文化送下去,百姓才能乐起来。宁波组建22支直属配送服务队伍,向农村文化礼堂配送各类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活动8800多场次;绍兴精选市区10多家艺术院团和民间文艺团队,列出200多项绍剧、越剧、莲花落等文艺节目,让群众按需求点单;台州选择100家农村文化礼堂,送去100场大型文艺展演,将舞台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受众达20余万人次……

  激发文化自觉,乡村才能活起来。湖州开展基层优秀文艺团队扶持工作,目前活跃在城乡的基层文体团队有1000余支,每座文化礼堂均有3支以上文体团队;在宁波奉化,春节期间文化礼堂办“村晚”已成为农村新民俗,宁波鄞州区的“天天演”等活动极具特色,农民真正成了乡土文化复兴的主角。

  目前,各地的文化礼堂建设,已经进入“建管用育”一体化的新常态。如何将建好的文化礼堂管好?东阳市摸索出了不少经验,在组织机构、动态管理、队伍建设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不仅各座农村文化礼堂建立了理事会,还推出了一套文化礼堂星级动态管理办法,措施得力。

  情有所系

  乡野文脉得存留

  民需可乐之处,更需情系之所。在浙江,文化礼堂已经不是简单的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更是传统文化和乡村记忆传承和延续的绝佳载体。

  每天早上9时,平阳县鳌江镇梅里村就已沉浸在和剧的悠悠曲调里。凤梅文化礼堂里,10余米长的“和剧500年”长廊映入眼帘,两侧宣传栏图文并茂地铺展出和剧文化的发展变迁,“想了解梅里村,就要了解和剧;想了解和剧,就到文化礼堂来。”老艺人陈彩萍说。

  留住历史,才能望见乡愁。为了让文化礼堂成为村庄历史发展、文化记忆的传承场地,温州在全市文化礼堂开展乡村记忆馆建设,展陈富有地方特色和乡村气息的老物件、老照片,目前已建成200多个;衢州鼓励和引导村民为文化礼堂捐献农家农具、历史遗物、民俗器具等“宝贝”,主动参与资料挖掘、收集、整理和展示,让文化礼堂成为村庄历史陈列馆;在台州黄岩,西街社区的文化礼堂展示了138件古瓷与陶瓦标本,再现了西街的历史与昔日繁华;舟山灵和村文化礼堂专门开辟了渔俗风物展览室,用来展示渔船的演变及渔业生产工具变迁,这些展品有近80%来自村民家里,展览室不仅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场所,也成为老渔民的回忆之地……

  文化礼堂,不仅能存放乡村记忆,更能延续乡野文脉。在这里,散落乡间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传统曲艺重新得以传承、发扬。

  杭州萧山区通过“寻文脉、拾碎片”重构活动,招募组建由乡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民间“土专家”,挖掘本村本土文化底蕴、整理文化碎片,将临浦花灯龙舟、浦阳马灯河灯等传统民俗文化再一次呈现;象山依托“渔俗”“制盐”等非遗项目,在文化礼堂里打造非遗传习基地,实现“活态传承”;在温州,随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进驻,瓯剧、温州鼓词、温州莲花、永嘉乱弹、瑞安高腔、平阳和剧也纷纷走进文化礼堂。

  如今的农村文化礼堂,是以往农村文化阵地的升级版。在建设之初,我省就按照“建、管、用”一体化的思路,提出了“五有三型”的标准,各地纷纷把文化礼堂、讲堂、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整合在一起,礼堂里不仅有农村科普活动站、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等设施资源,还有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等展示展览场所。文化礼堂在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过程中,更精准、更高效,群众纷纷感叹,“文化礼堂真有用,真好用”。

  文化如根,凝魂聚气。顺着文化礼堂这根藤蔓,我们触摸到了乡土的温度。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更能感知到传统文化、乡野技艺传承的勃勃生机。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点缀在乡野阡陌间的这一座座文化礼堂,点亮了乡村文化崛起与延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