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核雕传承人:“有匪”匠人的博物馆梦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核雕传承人李绩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手工匠人,要具备精益求精的品格和超越自我的恒心。
刚刚过去的春节,李绩并没有闲着,他正赶着雕刻一枚佛教主题的核雕作品。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展示架上摆满了各式精美的核雕作品。
“你在雕刻核桃,核桃也在雕刻你。”李绩雕刻一枚作品需要耗费一个月时间,分为设计样稿、选料、打磨、铅笔描轮廓、打粗坯、精雕、打磨抛光等七个步骤。李绩的庐州核雕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在选料和技法方面,庐州核雕主要使用产自大别山的野生山核桃与象牙果核,利用象牙果核黑褐色的内果皮与白色胚乳来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黑、白关系。“剔雕”技法具有唯一性,通过全剔、微剔、不剔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雕刻出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
李绩口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毅力”。李绩认为,核雕体现了儒家“守仁”思想,用坚硬的果核保护着内在的仁,因此他的核雕作品都有果仁留在其中。
关于庐州核雕的起源,有一段古老的故事。据李绩介绍,明清时期,合肥又被称为庐州,当地航运兴旺,商业繁荣,各类手工技艺云集,受佩戴核雕“辟邪”这一民俗影响,核雕产品盛极一时。光绪年间,一个民间核雕艺人农闲时常挑着核雕担子,穿梭在大街小巷,被人称为“张核桃”,李绩的爷爷便师从张核桃,并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他。
目前,李绩是安徽唯一的核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而他也收了两名徒弟。“核雕技艺从入门到熟练雕刻大概需要两年时间,但真正能够创作出作品,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打磨。”李绩说,现在年轻人很难能沉下心来学习传统手工艺,想要将核雕技艺传承下去还有很长路要走。
谈及梦想,李绩的眼里熠熠生辉,他希望自己每年能制作50件核雕,留下20件,在15年后建立一座庐州核雕博物馆。
据悉,核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多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村,就有500多个核雕工作室,相关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已达3亿元人民币,部分核雕作品更是远销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
李绩在思考庐州核雕的未来时表示,核雕的价值除了其本身高难度的技巧和工艺,更在于核雕自身的文化内涵。工厂化生产的核雕作品很难在立意、意境上和手工制作比美,其价值更相差甚远,这也是他从事核雕20多年来坚持纯手工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