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

09.03.2018  16:42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陈建军坦言,今年的全国两会,他考虑最多是如何围绕广西壮乡发展,更好地建言献策,争取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动广西早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破解线性工程建设用地瓶颈

  陈建军说,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对壮乡来说意义尤其重大。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尚未完全培育形成,迫切需要通过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四好农村路”等线性工程的建设,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依据国家现行用地政策,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须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报国务院审批用地。广西已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但仍有大量地方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和“四好农村路”等线性工程需要建设。线性工程具有特殊性,有的难以完全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导致项目难落地,制约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线性工程建设存在的用地瓶颈,陈建军建议,希望国家充分考虑广西后发展欠发达、农村贫困落后的阶段性特征,对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地方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和“四好农村路”等线性工程项目,允许纳入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范围,报国务院审批用地。

  陈建军表示,广西将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性保护力度,加强动态巡查,提高农田质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将农村地灾防治纳入扶贫范畴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又是生命工程。陈建军介绍说,广西积极组织开展地灾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学校地灾防治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教育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但是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广西财力有限、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急需国家层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陈建军说,广西地灾隐患点多面广,防控难度大,易发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6.65%,威胁130万人生命和83亿元财产安全。目前,广西地灾治理经费主要靠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解决,大部分市、县防治资金预算较少,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按照广西“十三五”地灾防治打算和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共需投入资金约105亿元,大大超出了自治区财政可承受范围。

  对此,陈建军建议,将农村地灾隐患治理纳入精准扶贫工作范畴,把地灾隐患点的工程治理与村屯给排水、供电、修路和道路硬化等作为精准扶贫内容之一,统筹使用扶贫资金,解决地灾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建议国家层面将广西列入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明确防治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出台可操作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地灾防治领域。通过乡村规划等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受灾搬迁户自筹资金到规划好的地址建新房,费用可由中央财政资金予以适当补助。

  对大藤峡水利工程实行特殊政策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陈建军心里还惦记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建设。这一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中确定的流域控制性工程,投入运行后将在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陈建军介绍说,目前项目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并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项目(库区)共需用地1.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5004公顷、耕地2550公顷。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广西调剂补充耕地面积2550公顷,补充耕地数量已完成,但耕地质量未能达到占补要求,难以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影响了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进度。

  陈建军说,鉴于项目属国家统筹建设重大项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又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涉及粤港澳地区饮水安全,建议国家在用地审批、占补平衡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