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全国第二
2日,广州举行2017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为未来广州文化发展描绘蓝图。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梳理近年来广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探求“十三五”广州文化发展大计。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7.32万平方米(不含省级图书馆和街镇及以下分馆),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二;市级两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的服务量在全国同行中居首。
公共文化:
继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
近年来,广州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下了大力气。据统计,与2006年相比,2016年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增长了234.39%,达27.32万平方米(不含省级图书馆和街镇及以下分馆),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年度财政总投入增长了380.74%,达4.07亿元;购书经费增长了340.05%,达7960.53万元;总藏书量增长了131.92%,达1919.41万册。陆志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市级两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的服务量在全国同行中居冠,创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十三五’期间,广州将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继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推动区级新馆建设,指导和督促南沙、番禺、花都等区建设或改造新馆。”陆志强透露,将分年度补助街镇图书馆标准化改造,每年扶持约20个;鼓励市、区图书馆与学校、企业、园区、楼盘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共建社区分馆或服务点。此外,还将不断提升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统一各级图书馆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及相关业务标准,实现图书服务全市“一卡通”。
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基本建立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方面,已于2016年以区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分区域总分馆体系、区域总馆、街镇分馆三种类型,覆盖7个区,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试点工作;并于2018年将总分馆制向全市推广,2020年前完成。在文化馆方面,将于2017年、2018年在四区开展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再向全市推广。
文艺精品:
创作彰显岭南特色的作品
2016年,广州更加注重文艺精品的创作。新创作了粤剧《红的归来》、话剧《邯郸记》,复排了话剧《南越王》、粤剧《搜书院》,出版了《南风粤韵——广东音乐》专辑,启动了粤剧电影《红线女》的创作拍摄。此外,还组织音乐剧《和平使者》、武侠杂技剧《笑傲江湖》等到国内外巡演;芭蕾舞《吉赛尔》和话剧《邯郸记》、《麦克白》分别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记者留意到,广州去年缺少了既能在全国拿大奖、群众口碑又好的作品。广州如何在这方面发力?“我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打造更优秀的文艺精品。”陆志强认为,一方面要做到“高而不冷”接地气,融入更多本土元素,创作彰显岭南特色的文学艺术精品。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力量,积极尝试艺术与科技以及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融合,打破传统范式,创新表达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在创作选题上,要善于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立足广州文化资源、艺术队伍的特色和专长,通过题材、创作策划和规划,争取创作上的相对优势。广州将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重大主题为创作重点,有计划地为2017年建军90周年、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提早谋划、组织创作。
此外,以岭南历史文化资源为创作重点,引导讲述广州人文历史风情,挖掘岭南特色民俗文化的作品创作。通过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岭南艺术,“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工艺,以及历久传承的年节民俗,从岭南地区的历史流变、人物故事中发掘题材资源,讲述岭南故事。
文化传承: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为广州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指明了方向。陆志强表示,未来,广州将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财政投入扶持力度,研究修订《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广州文物的保护、利用力度。
广州将推进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包括:南越王墓、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六榕寺塔、国民党一大旧址、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坟园、海幢寺大雄宝殿、华林寺罗汉堂、潘氏大院、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等。
深入发掘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古码头遗址等“海丝”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海丝史迹点专项保护规划报审工作,整治改善环境景观,最大限度地恢复史迹的历史环境风貌。
统筹整合、全面挖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等重点革命史迹的文化内涵,开展广州市近现代革命史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鼓励、支持近现代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挖掘革命文物价值,改造提升陈列展览。
此外,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均等化,使博物馆成为广州城市历史文化的闪亮名片;坚持送展进校园、进社区、到乡村,延伸博物馆服务功能,使更多市民尤其是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博物馆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产品;加强广州非遗展示的场馆建设,让更多具有岭南元素的文创产品进入百姓家。
文化品牌:
继续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广东各地市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加大了对文化品牌打造的投入。未来,广州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有何构想?“对于文化品牌,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有地方特色和有影响力两方面。”陆志强介绍,广州已形成了众多的文化品牌。从地方特色来说,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有鲜明的区别于内地的南派风格。多年来,广州致力于发掘岭南文化内涵,彰显岭南文化特色。广州实施的城市文化名片工程,如“海上丝路”、“粤剧粤曲”、“13号剧院”等,“一区一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如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就是凸显地方特色。
从影响力来说,广州现在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艺术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已逐渐形成国际国内的文化影响力。
“今年,广州将承办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该节也将在广州长期举办,打造成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会。”陆志强说,未来几年,广州将继续打造好这些文化品牌,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数说2016年广州文化亮点
亮点一:广州粤剧院、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先后开展多个艺术惠民系列演出,将精彩的粤剧、木偶剧、杂技剧目送到各区校园、幼儿园、社区演出。据统计,2016年各院团共演出1608场,惠民演出237场,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亮点二:2016年,广州市农村数字电影共放映15791场,观影人数超过184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任务覆盖率达100%。市属博物馆举办送展到社区、学校、农村170次,430万人次免费参观博物馆。
亮点三:完成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市共录入不可移动文物4222处,其中新线索67处,全市各区和市属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在全国统一平台登录上报文物176443件/套,文物数据审核验收综合评分分数位列全省第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487个,发掘古遗址20处,出土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标本约10,570件/套。
亮点四: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新评选33名市级传承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151名;完成2016年度市级非遗项目补助经费的申报、评审工作,共划拨155万元补助22个市级非遗项目;实现传承人补助从3000元/人年提高到1万元/人年。
亮点五:据初步统计,2016年广州市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约5万件(包含计算机软件),受理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1.8万余件,资助金额约350万余元。
亮点六:成功举办多项重大文化活动。其中,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集作品,项目意向签约金额3.96亿元,覆盖国家(地区)和征集数量都再次刷新纪录,继续保持亚洲同类节展首位。
亮点七: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先后组织122个团组1720人次赴国外和港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2017年广州市重点文化设施
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
项 目 进 度
广州美术馆
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可研等报批报建工作。正在开展施工总承包招标准备工作和后续征地拆迁工作。
广州文化馆
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调整)、可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报批报建工作,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总承包招标工作,办理用地结案手续。
南汉二陵
博物馆
该项目已完成立项(调整)、文物保护规划、修详规、可研等报批报建工作,正抓紧推进现场施工工作,现已完成主体封顶,年底完成土建施工,启动东展陈工作。
广州粤剧院
该项目已取得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批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等工作,启动相关报建工作。
广州博物馆
该项目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现已基本完成项目建筑设计方案深化工作,正在协调推进征地拆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