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看拱墅

20.11.2014  14:45

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读报 

助老员为老人理发 

开展健康教育 

为百岁老人送温暖 

文化养老 

海华幸福家园 

拱墅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区政府兴建的老人公寓通过公开招投标,大胆创新采用了“公建民营”模式,引入了杭州和睦医院,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合作建设杭州和睦老人公寓。
  杭州康久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投入6000万元用于房屋的改造、装修及设备购置,建设的杭州康久天颐养老院项目,可增加床位595张;
  海华集团投资1600万元,将原海华酒店改建成海华幸福家园,可增加床位201张。
  除了机构养老引入社会化机构外,拱墅区也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5432"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层次多样化。比如,米市巷街道大塘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委托杭州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来运行,大关街道南苑社区照料中心由幸福大家园养老服务中心来运行。同时,该区还做好智慧养老顶层设计,构建智慧养老三级服务网络,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社会化。
  让住在拱墅的老人幸福养老,这是拱墅区不断探索实践的目标。
  今年以来,该区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思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与智慧养老,走出一条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

   居家养老:构建“5432”服务体系
  对于生活在社区的高龄老人来说,最期望能到社区老年食堂用餐,用完餐后还能在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休息、空闲时间到社区的文体团队参加活动、社区责任医生经常上门为其把脉健康,如果行动不便的话还会有助老员上门服务。
  拱墅区民政局将其归纳为"5432"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养”即“膳养、休养、乐养、健养、助养”。
  膳养——据统计,目前,该区现有老年食堂60家,其中50家为社区通过社区公益性用房进行实体化运行,10家通过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力量进行配送。60家食堂根据辖区老年人身体、经济等实际情况和老年人个性需求,视情提供集中用餐、配送和上门服务。该区湖墅街道仓基社区“阳光食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每天有400余位老人就餐(包括配送),形成了“阳光食堂”特有的品牌。另外,华丰社区“巧媳妇绿色”餐厅、登云路社区“爱心食堂”等,都深受老人欢迎。
  休养——拱墅区累计新建3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总建筑面积达7779平方米。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中还尝试探索“社区主导+社会化运行”的模式,将政府保障,社区医疗,专业技术,商业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包括政府补贴、机构运行、个人付费的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其中,大塘巷社区“老来乐会馆”、红石板社区“老来俏会馆”、华丰社区“巧媳妇”绿色餐厅、南苑社区 “幸福大家园”、霞湾巷社区“阳光大管家”等亮点纷呈,近年来已累计接待了50批次省内外的参观学习团。
  乐养——去年以来,拱墅区整合资源,实施“双百双十”工程,送百场电影、百场戏曲下基层,培育了10个文体特色项目,创建了10个社区示范文体站,举办“区第七届老年新春运河健身走活动”等活动,参与人数突破 10000人次。目前,全区92个社区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健身场所免费向辖区老年人开放,让老人快乐度过晚年。
  健养——依托浙江省老年关怀医院的专科优势及社区卫生院责任医师团队的服务能力,拱墅区已建立老年健康档案71410份,老年高血压档案23388份,老年糖尿病档案7279份,老年人随访90345人次,进一步构建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
  助养——全区396名助老助残员向辖区1763名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服务,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引进拱墅区元墅综合服务中心、拱墅区巾帼西丽老人服务中心、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杭州慈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形成竞争态势,为辖区4962名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提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解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与助老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矛盾。
  健全规范四项举措——即规范信息管理,将全区老人的基本情况及政府购买服务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状况及家庭居住情况等输入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困难关爱,规范纳入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准入门槛,对全区独居、空巢、孤寡、低保、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全面评估,其中5000余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实行标准引领,全区9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1家集中托老、5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0个老年食堂都取得了社区服务业登记,并全部按照实体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引导社会参与,整合机关、学校、共建单位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敬老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帮助、慰藉、医疗、生活照料。
  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管理网络——投资20余万元整合改造该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1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9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深化完善“两种”服务模式——丰富完善社区服务模式,将原社区助老助残服务站纳入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原公益性岗位助老员由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鼓励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扶持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公建民营
  在拱墅,60岁以上老人达到7.3万人,占总人口的22.78%;其中空巢老人1.2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85%;80岁以上空巢老人3091人,占老年人口的4.23%,其中80岁以上独居老人1256人,占老年人口的1.72%。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独居化现象的加快,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可现阶段的现实是,光靠政府兴办公办养老机构,已远远满足不了老人的需求。
  这两年,拱墅区发挥政府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兴办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目前,该区已有杭州和睦老人公寓、康久天颐养老院、海华幸福家园等一大批民营养老机构投入运营。
  比如,位于康桥街道计家社区庙浜100号的杭州康久天颐养老院,毗邻280亩大型生态公园。从上塘高架北线口下向东拐入康桥路,在穿过铁路涵洞并见到康久天颐养老院标志后,向南200米即到。
  红灰相间的养老院,整个院落看起来像是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相间,花坛、草坪、树木、小径布置有序。康久天颐老人之家共有9栋楼,2号楼是医院,3至7号楼是小单元多功能养护区,8号楼住的是失能长期卧床的老人,9号楼住的是一半失能一半失智的老人。每幢楼有一个密码门,老人需要刷卡才能出门。
  走进3号楼的一楼,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护士站,门口的护士24小时值班。每一个床位都配有床头呼叫系统,老人可随时呼叫值班护士和护工。最中间是大客厅,客厅里有沙发、饭桌、饮水机、电视机等,让老人沐浴“”的温馨,两侧分别有3个房间和一个公用厕所。
  杭州康久天颐养老院主打的是“小单元多功能”医养结合模式。杭州康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宝明说,“小单元多功能”模式是从日本引进的,专门为失智失能的老人打造的一个像家一样的养护区,共有床位595张。“康久养老院边上还有医院,有病床38张,舒缓科(后ICU)床位22张,门诊科室设置有内科、中医名医馆、老年康复科等。”张宝明介绍道。
  同样位于康桥街道的海华幸福家园养老服务中心,也是一家民办养老院,是一家提供养生、养老、医疗、康复等生养老综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其前身是一家四星级酒店,这些保证了海华幸福家园硬件上的优势:有着优美的环境,舒适的卧室,干净的楼道等。
  “我们养老院最大的特色就是酒店式养老,老人家都很开心,觉得像住上了酒店。”海华幸福家园的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海华幸福家园接收能自理的老人,还接收失能老人、失智老人。设有201张床位,每个走廊及卫生间都配备无障碍设施,每个床位均安装无线智能呼叫系统。这里的医疗服务中心设置全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心电图室,并有人民医院专家定期进行门诊和查房。
  此外,拱墅还尝试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2013年,拱墅区对区老人公寓二期扩建项目,大胆创新采取“公建民营”模式。区民政局在全市率先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杭州和睦医院,合作建设杭州和睦老人公寓。该项目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和睦医院的医疗资源及服务团队,打造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障服务,满足城乡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自2014年4月营业至今,已有115名老人入住。

   智慧养老:科学顶层设计 优化服务网络
  从今年5月起,拱墅区“智慧养老”呼叫中心正式开通,其位于该区民政局大楼二楼,每天前来电话咨询的老人络绎不绝。
  据悉,这个平台由杭州移动拱墅分公司和浙江省蓝谷养老服务中心研发,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老人的需求,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当前,拱墅区正计划建设智能化、一体化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一个网站、四个子平台组成:智慧养老服务网站(微信)、智慧养老调度平台、智慧养老监管平台、智慧养老支付平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平台将设置统一的受理号码,统一受理老年人服务诉求,实现与本地电话、老年手机、固定呼叫器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的呼叫无缝接入,并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以及为老服务次数等方面,对所有的养老服务运营商、养老服务公司、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平台建成后,将实现拱墅区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护理机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健康监测,拓展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惠及面,探索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除了加快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拱墅区在智慧养老服务领域的探索也不少。从去年9月起,该区民政局为全区70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及80岁以上老人免费派送关爱手机,只要按下红色键,即可向坐席平台报警,社区服务人员和老人的直系亲属都可接收到这个信息,及时救助老人,如果按下绿色键,将可享受生活照料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居家安养的愿望。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为1.8万余位70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及80岁以上老人派送“一键通呼叫器”或“关爱手机”, 预计年底将发放2万台左右。
  另外,该区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拱宸桥街道等还建起了覆盖本街道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
  在米市巷街道,有一个名为“家缘”的零距离中心,面向全体居民推出了一个24小时服务热线:88131500,向全街道近万户居民发放“家缘”服务联系单,并由专人值班,打造一个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家政便民、物业维修、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就业保障、法律维权等六大类服务。
  而早在两年前,湖墅街道就建起了“阳光大管家”智慧养老系统,老人戴上远程心脉仪,一个像手表一样的终端仪器,就将身体有关数据传递到了湖墅街道“阳光大管家”后台中心和小河湖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心跳在正常范围以外,系统会启动预警,并及时通知本人和家属开展救治。
  在拱墅区有智慧养老呼叫中心,街道纷纷建起智慧养老服务网络,上了年纪的老人则有“关爱手机”,一个多样化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正在形成。(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