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多措并举构建普惠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4.03.2016  11:06

  自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后,全区上下再接再厉,通过文化设施、文化服务、文化机制、文化示范4个方面的提升,努力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重视设施水平提升

   一是区级设施注重引领。 进一步优化区级文化设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全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重新装修3000多平方米的场馆,改建成集静态展览和动态展示为一体的区非遗展示中心。投入600多万元完成区图书馆及其110个分馆的“一卡通”改造,进一步完善图书流通网络。下步还将投入6000万元,对区文化艺术中心进行升级改造,重新规划内部功能布局,全面更新设施设备,改造后的区文化艺术中心将更好地发挥其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

   二是镇级设施扩大覆盖。 通过抓在建项目提速、待建项目开工,未建项目落地,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明珠镇建设,推动镇级高标准文化综合体全覆盖,提高镇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在已有10个镇建成高标准文化综合体基础上,近两年又有4个镇的文化综合体投入使用,总投资2.5亿元,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下步还有2个镇开工建设,3个镇规划设计。待全部建成后,全区各镇乡都将拥有1.5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文化综合体。

   三是村级设施突出惠民。 通过“星光工程”、“天天读”图书分馆和“天天乐”村级娱乐培训中心建设,全面改善村级文化设施。2013年又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整合已有的文化设施,按照“一园两堂三点四室”的统一标准,目前已建成“文化礼堂”110家。同时,启动了以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进礼堂、礼仪活动进礼堂、文艺惠民进礼堂、道德教育进礼堂、人文社科进礼堂和文艺培训进礼堂为主题的“六进”活动,确保“文化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在。

  二、重视服务水平提升

   一是坚持群众导向。 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建立贯穿公共文化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考核机制。事前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如继续通过观众见面会,确定“天天演”演出产品采购方向;委托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开展城区居民文化需求调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区图书馆开展了阅读需求调查;区文化馆在年初公布全年培训计划前,充分倾听百姓声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事中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逐步从综合性的评估细化为每一项文化活动的评估。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对前期获得数据进行整理研究,摸清来自群众的信息,为下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 逐步转变以配送为主的传统服务模式,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将政府工作重心逐步向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转移,实现“两条腿”走路。如区内众多镇乡的广场文化活动,实行了社团化自主管理,政府主要侧重引导和保障,更多地让群众自行组织,自我管理,既解决了政府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广场文化活动文明有序的开展。

   三是优化人才队伍。 坚持专职文化队伍为主、业余文艺骨干为辅、志愿者队伍补充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人才队伍。依托浙江大学理工学院,开展村级文化员、文化志愿者等素质提升培训。建立文化管理队伍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均组织基层文化站长赴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公共文化培训基地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重视机制水平提升

   一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将政策激励机制引入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对业余文艺团队的奖励和补助,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和群众投入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镇乡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一部分镇将业余文艺团队资金政策性补助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不仅考核团队活动时间、活动规模,还增加了家庭和睦、参与公益以及拆除违章建筑、终止无理上访等社会治理的项目。

   二是实施文化建设经费绩效评估。 从2013年起鄞州区开展了文化建设经费绩效评估,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具体负责,区人大全程监督,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实施文化建设经费绩效评估,逐步将绩效理念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建立起了“文化建设有目标、经费使用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文化经费绩效管理机制。

   三是探索多种公共文化场馆运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管理运营文化综合体,探索了多样化的公共文化场馆运作模式。采用“专业托管”模式的集士港镇文体中心,引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宁波逸夫剧院负责演出运作,并首创城乡演出院线联盟,既让群众享受到了与市级剧院相同的文化大餐,又把场馆的运营采购成本降低了30%,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采用“社团管理”模式的邱隘文化中心,将场馆依照功能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别交由镇业余文艺团队和镇体育协会等相应的社会团体管理,形成了公共文化场馆谁使用、谁管理的模式。还有云龙镇实行的镇级自行运作,横溪镇的公共文化场馆公司化管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重视示范水平提升

   一是主动加强文化交流。 注重发挥鄞州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先行示范作用,制定实施了《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方案》,并先后与上海浦东新区、安徽马鞍山市等多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区图书馆“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成立以来,培训了来自88个国家的1600余名国外学员。同时,先后接待黑龙江、河南、江苏、山东等考察团40余批次,共同探讨交流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做法经验。

   二是积极开展春雨工程。 2013年起,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结对,先后两次送去图书一万多册,资助文化建设经费10万多元,开展书法、美术、非遗保护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这项工作被评为2013年度文化部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示范项目。发挥文化产业优势,先后投入20多万元,三次承办边疆民族地区舞台音响调音师培训班,为边疆地区培养音控师85名。

   三是持续推动制度设计。 为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鄞州进行了《鄞州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经验与启示》课题研究,对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该课题被列入《宁波发展蓝皮书》专项课题。同时,还着手开展“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作模式比较”“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等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