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文化 打造文化浙江——盛世豪书记就2017年社科普及周活动接受钱江晚报记者专访
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人文科普大餐来了。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办的我省第16个“社科普及周”近日拉开序幕。
“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周”(简称“社科普及周”),是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办的大型群众性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每年的9月~10月间在全省各地举行。
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浙江省理论宣传和人文社科知识普及的重要品牌。
今年“社科普及周”有什么特色和意义呢?昨天,钱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盛世豪。
哲学社会科学
不能“束之高阁”
记者(以下简称“记”):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意义所在?
盛世豪(以下简称“盛”):首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大众化。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提高与普及并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活动,提高全社会人文素养和文明程度,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职责所在,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之义。
其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才能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束之高阁”,真正与百姓群众面对面,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第三,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还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需要,将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记: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与文化浙江建设的关系如何?
盛:“文化浙江”是“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支撑。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浙江文化建设经历了“文化大省”、“文化强省”两个阶段,在文化建设的前期阶段,相对注重物质形式的发展积累、规模布局等,而进入“文化浙江”建设阶段后,“化”比之于“大”和“强”,更关注内在本质,更关注能否“内化于心”,因此它的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建设要求更高,相应实现难度也更大。
浙江的历史文化之所以如此璀璨夺目,除了物质形态的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吕祖谦、陈亮、王阳明、黄宗羲、王国维等人的学术思想高峰。因此,在文化浙江建设中,必须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支撑作用。
社科普及
“真情实意”有深意
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参与文化浙江建设?
盛: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真”、“情”、“实”、“意”四个字的希望和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新内涵,续写新篇章。
“真”,就是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科工作者要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勇于创新,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就是要对文化浙江建设充满激情。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实施新一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形成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重大理论成果。建设一批专业化高水平新型智库,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我们社科工作者要充满激情地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进社科强省建设,以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助推文化浙江建设。
“实”,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社科工作者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扎根于浙江大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从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
“意”,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浙江历史上出大师、出传世之作,从最初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再到现在“文化浙江”,一路走来,我们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出了一批文化精品。社科工作者要继续大胆探索,锐意创新。
总之,“真”、“情”、“实”、“意”这4个字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抓住当前重大机遇,真情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真情实意为文化浙江建设奉献智慧和才情。
新媒体载体
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
记:浙江如何解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盛:浙江省社科联紧抓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库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社科普及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浙江如“社科云讲坛”、“阅读公开课”、“微信公众号”、“动画科普”、“社科视窗”、“网络直播”、“线上培训”、“微讲堂”、“微视频”APP等新媒体载体应运而生。它以其便捷交互的优势,迅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来源,成为传播知识、凝聚共识的新阵地,同时也为社科普及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实现科普效益的最大化。
记:本届社科普及周有什么亮点?
盛:本次活动将推出广场咨询200余场,图片展览300余场,读书培训300余次,社科专家基层行600余次,科普讲座、报告800余场,知识竞赛、社科文艺演出、人文社科电影播放等其他活动500余项。
今年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活动重点安排社科下基层活动180项,主要是进农村、进街道、进企业、进学校和进军营,活动内容体现主题化、本土化、系列化特色。社科小分队既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又有熟悉群众需求的“土专家”“土秀才”、草根“名嘴”,他们将围绕活动主题,通过讲座报告、老事新说、咨询座谈等亲民互动的形式,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走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