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28年的杭州丝绸特色街逆境生存
穿过耸立在街口的大牌楼,远远望进去青瓦白墙互相掩映,踏着用花岗岩铺砌而成的人行道,偶遇采桑、养蚕、织造铜雕,店内是色彩斑斓的绸缎随风飘起......不说你也能猜到,这就是地处闹市、闻名遐迩的杭州丝绸特色街。
四月,不仅是杭州最美的季节,也是丝绸生意人收获的季节。往年此时,各地的批发商一波一波地赶来杭州丝绸城,逛店铺、淘新品、挑款式,游客带点礼品回去,市民购置夏天穿的睡衣、旗袍等,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商户们乐开了花,一边忙着介绍,一边打包。
然而,今年的四月,丝绸城却没有像往年那么闹腾,这可愁坏了杭州丹地丝绸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丹,她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丝绸城里开了两家店,主营丝绸时尚女装。
相比去年四月,今年衣服的订单量缩减了一半,这些数据的变化让她对丝绸行业时下遭遇的“寒冬”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受礼品消费锐减、网络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不少老客户,因去年积压的存货多,今年不来进货了;有的即便来了,拿货的数量也不多,款式也精挑细选。余丹打算今年10月份的新品不再批量生产,转而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以降低风险。
除了余丹,杭州丝绸城特色街中,还有很多商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条曾经享誉海内外、承载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的丝绸特色街,如今走到了急切“破局”的节骨眼上,开街28年,丝绸特色街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再次擦亮“金字招牌”?
历史
开街28年从当初的一条街发展到三条街
这是一条承载着浓厚城市文化底蕴的特色街
杭州丝绸特色街是在1987年11月中旬正式开业,距今已有28年历史,是杭州这座丝绸之城商业文明与文化传承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把丝绸街排进行程中。
“开业时,丝绸街只有一条西健康路,那时候还是最原始的‘丝绸市场’,开街的第一期工程只有71间店铺,一边建一边招商。当时杭丝联、喜得宝、福华等大厂先后进入市场。当年丝绸企业到北京展销一炮打响之后,又先后在沈阳、重庆、天津等大城市办丝绸展销,杭州丝绸一时间风靡全国。”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副主任陈勤如说,丝绸市场名声大噪,不少丝绸企业排队登记要求入驻。
“杭州的丝绸业一直就很发达,清代主要集中在现在长庆街道的新华路一带,所谓‘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解放后许多的国营丝绸企业也集中在这一带,办丝绸市场有较好的基础,所以当初把丝绸市场设在现在这个地方。”陈勤如说。
1993年,沿西健康路、中健康路和新华路三条街的省体育场、杭高招待所、福华厂车间仓库都改建成营业网点,“当时新华路还有一座宫殿式的营业大厅,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陈勤如说,到了1994年丝绸市场队伍就壮大了,入驻700多家大、中、小丝绸企业,同年,杭州丝绸市场更名为“杭州丝绸城”。
之后丝绸城经历了四次提升改造。第一次是在2000年,西健康路、新华路通过改建扩建,两条路改成青瓦白墙、充满江南气息的建筑风格,长340米的新华路人行道也用花岗岩、青石铺设。
街旁还增加了采桑、养蚕、摇纾、织造等6座铜雕。同时,西健康路南北端多了两座新竖的牌楼。改造完成后,2005年丝绸城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商业特色街”,所以老杭州们口中的“杭州丝绸特色街”,实际上说的就是“中国丝绸城商业特色街”。
第二次是在2006年,特色街景观进行了改善,增加古典景观灯、休憩石凳、布匹质地介绍牌等。
第三次是对特色街南大门凤起路200号进行整合,打造“杭州中国丝绸城精品市场”,引进9家丝绸品牌企业。
第四次对特色街北大门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丝绸文化元素和休闲设施。
个案
礼品消费锐减、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
商户营业额下滑明显
昨天下午两点,记者从西健康路北入口走进特色街,街面上逛的人并不多,有的边走边看,有的则走进店铺询价。没人光顾的店铺,店员玩玩手机,偶尔看到有人路过店门口,起身招呼客人进店看看。
“丝绸是杭州的一块金字招牌,每年3-4月份是杭州的旅游旺季,前些年街面上人潮涌动,特别热闹,这两年街面的客流量减少,逛的人不多,明显冷清不少。”据杭州金鹭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如玉说,她在丝绸特色街上有两家零售门店,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营业额有20万,如今每个月只有10万元左右。
杭州新洁绣丝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洪聪也表示,他在杭州有近10家门店,丝绸城有5家,4家做零售、1家做批发。这两年销售情况大不如前,尤其是零售,零售的营业额比去年下滑了50%。
“这些销售情况的变化与三方面原因有关,首先是八项规定的影响,丝绸礼品行业首当其冲,一些真丝睡衣、围巾、工艺品等商务消费减少。”洪聪说,其次是电商的冲击,不少消费者认为网上的产品更经济实惠,转向网购;最后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四季青的丝绸城开出后,也分流了一部分客户。
采访中,另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同质化竞争也是影响生意的一个原因。“你看丝绸城里的丝巾店、睡衣店不少,可是大部分款式都是差不多的,有些新款卖得好,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其它睡衣店里。”
喜得宝是1987年首批入驻的老品牌之一,当前的形势下,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杭州喜得宝丝瑞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轻萍说,他们主打手工绣花、手工绘画等丝绸礼品。2013年开始,礼品营业额下滑了30%。面对这一局面,他们开始尝试着转型,从去年起增加了小部分的丝绸时装。
“商户营业额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总体经济形势不好,百姓的购买力下降,第二是八项规定之后,礼品销售‘遇冷’,第三,网络电商有一定冲击,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实体店生意差了。”陈勤如分析说。
现状
研发新品种增加附加值
丝绸企业着力寻求突围之路
面对大环境的不景气,丝绸企业都在不断思索,如何能在逆势中,稳住营业额,占住市场份额。事实上,在这场困局中,“受伤”最轻的也恰恰是那些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商户。
“我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印花厂和染色厂,还有专门的设计团队,相对来说,在产品竞争力上会更具优势。我们的团队会不断推出具有鲜明品牌印记的产品。”采访中,一知名品牌丝绸店员告诉记者,虽然产品一直保持着中高价位,但销路仍然不错。
“金鹭”也是首批入驻杭州丝绸城的品牌之一,它在丝绸特色街上共有4家店面,进驻解百、杭百、银泰等商场有四家,还有一家是专门做面料批发的。
八项规定的实施,商场礼品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零售市场不温不火……这让杭州金鹭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如玉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必须在面料品种上推陈出新,如果死守老旧的产品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早在好几年前,他们公司就有专门的设计研发团队,一直在面料上下功夫,每年都会生产出一批新的面料。“今年我们研发了5-6种新面料,推广到市场,客户还是很认可的。”沈如玉说,其中有一款面料是“提花”样式的,布料上可以直接织出这种花纹,然后再印上一些流行元素。
据了解,这些面料60%是提供给知名品牌的服装厂,还有40%会提供给西安、北京、沈阳等地一级的批发商。
“丝绸同质化太严重,如果死守老旧产品,不知道亏到哪里去了,还好坚持在做产品研发。”沈如玉说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今年没亏本,还比去年略有上升。
与此同时,杭州丹地丝绸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丹也表示,今年会在服装研发上花一些功夫,淘汰“叫好不叫座”的服装,将从花色、款式、实用性上研发。此外,还要打造新的平台,比如线上商城、直营的专卖店。
解读
管委会:丝绸特色街“突围”急需解决两大问题
专家:建议从提升品牌档次、鼓励电商销售方面下功夫
对于目前丝绸特色街的困难和问题,陈勤如觉得两大方面急需要“破局”。
首先,是停车矛盾。“丝绸特色街地处闹市区,停车难问题已经成顽疾,除了丝绸街的商户要停车,周边的环北市场、十五家园的居民,停车位总量就这么点,供小于求,这就导致停车问题日益突出。”陈勤如说,凤起路地铁二号线在施工,停车问题更困难,停车难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特色街流失掉一批客流,他们虽然想了不少办法,但要想彻底解决,难度很大。
其次是丝绸企业需要提高自主研发意识。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习惯于躺在订单上生产,丝绸街上的丝绸产品大同小异,造成了“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知名度”的局面,削弱了丝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