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升、结构改善、不断向好的态势,产业规模占全省GDP比重持续增长,带动全省经济竞争力不断攀升。
一、发展态势稳中有升
2014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由一季度的6.8%到上半年的7.8%再到年末的8.6%,表现出稳步持续增长的态势。全年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4.5%,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稳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步实现。其中,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4.8%、11.5%、10.8%、9.1%、8.1%、7.8%和7.1%,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二、效益质量持续改善
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6%,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总额1001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发展前景积极向好。
三、各市增长情况良好
2014年,全省8个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于8%,发展情况整体较好。其中,杭州、舟山、湖州和衢州增加值达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3%、12.4%、11.4%和10.8%。其他3个地区中,金华和宁波的增加值增幅最低,均为6.1%。从各月的累计增幅来看,增长最快与最慢的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1-6月、1-9月、1-12月的增幅差分别为11.2%、8.8%、6.9%。
四、内外部压力依然不小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内外部制约因素:一是外部市场形势不利。全球局部政局动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外币汇率波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外部因素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对外向型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为不利。二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国外先进技术依赖度较高,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对较弱。
五、下一步建议
(一)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发展,我省创新平台数量猛增,但规模档次与国际水平比较仍有差距。通过创新平台将国际高端的科技、高端的人才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科研与企业实现真正“融合”。同时,加强与国家研究中心的合作,加快成立一批国家与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形成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优势产业。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资源相对匮乏,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省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大力培育和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这三大产业已形成规模,初步确立领先地位,要保持并继续推进这三大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的历史阶段,破除瓶颈,逆势上扬,继续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健康、节能环保等大产业,也符合了我省的发展路线和市场需求。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2014年,杭州以13.5%的增速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其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在高研发投入的同时,成果的快速转化投入生产也非常关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让研发中心面对市场,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使研究价值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中,才能抢得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