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10.03.2015  13:35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全面推进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反映浙江信息化发展情况,全面评价全省及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进程,省经信委、省统计局在联合对以往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Ⅱ)进行监测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测评工作。现将对全省及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评价结果公布如下,供参考。 

  一、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总体评价 

  (一)全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升发展电子商务,扩大信息消费,加快“智慧城市”示范建设,大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省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经测算,2014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883,比上年提高0.021,五类分项指数值都较上年有所上升。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应用消费、知识支撑和发展效果指数分别达到0.774、1.003、0.874、0.920和0.846,比上年分别提高0.006、0.006、0.042、0.003和0.048。 

  (二)各分类指数发展的特点 

   1.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应用能力不断提高。2014年,全省基础设施指数达到0.774。 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快速提高和各种新信息技术的普及,移动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固定电话被替代的趋势逐渐增强。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8853万户,比上年增加52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781万户,比上年减少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72万户,比上年增加62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34.2线/百人降低到32.4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117.2部/百人提高到128.7部/百人。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79.0台,计算机101.6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69.3台,计算机49.6台。除农村居民家庭计算机有所增加外, 城镇居民家庭电视机和计算机拥有量、农村居民家庭电视机拥有量均有所减少。 

  然而以企业为主体,随着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机器换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企业纷纷加强智能装备、管理软件、设计工具、电商平台的应用,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全省7.5万家“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17.9台,拥有网站的企业比重为64.6%,通过互联网采取多种形式(如独立网站、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邮件、微薄、博客、社交网站等)对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比重达到74.1%。 

   2. 信息技术稳步发展,知识支撑作用增强。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的宏观环境及技术层面稳步发展。 2014年,产业技术指数达1.003。 全省完成电信业务收入767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0.24万项,比上年分别增长5.9%、7.4%;人均电信业务收入、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由上年的1368元、3446项增加到1395元、3680项。 知识支撑指数达0.920。 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9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2%;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由上年的1603元增加到1728元。而随着十五年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有所减少,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强化。全省每万人口拥有15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1714人,比上年减少26人。 

   3. 信息发展效果良好,应用消费日趋广泛。 随着全省经济的稳步发展,互联网用户数快速增加,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用于信息消费的支出不断增加。 2014年,应用消费指数达到0.874。 全省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998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24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7.8%。全省已建成了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开通率达100%,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政府网站群页面浏览量总数达11.2亿,比上年增加2.6亿,其中省级部门网站群、市政府网站群、县(市、区)政府网站群的累计页面浏览量分别达3.5亿、1.6亿、6.1亿,分别比上年增加0.6、0.2、1.8亿,全省平均每万人政府网站页面浏览量为29955次,比上年增加4677次。网站群访问总人数为1.8亿,日均访问人数达48.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5亿、12万人。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为4084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为1385元,比上年增长19.5%,占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7.6%和11.8%。 2014 年,信息化发展效果指数达到0.846。 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23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8%,同比提高0.10个百分点;人均GDP为68462元,同比增长7.8%。 

  二、设区市信息化发展指数综合评价 

  (一)各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2014年,全省设区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金华、温州、台州、丽水、衢州。与上年相比,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见图1)。 

图1          2014年各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与上年比较

 

      

  根据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测算结果,将各市划分为三类地区(见表1): 

表1      2014年全省分三类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比较

 

基础设施

指数

产业技术

指数

应用消费

指数

知识支撑

指数

发展效果

指数

总指数

全  省

0.774

1.003

0.874

0.920

0.846

0.883

第一类地区

 

 

 

 

 

 

杭州市

0.853

1.041

0.992

0.961

1.159

0.997

宁波市

0.816

1.059

1.005

0.960

1.042

0.974

第二类地区

 

 

 

 

 

 

嘉兴市

0.841

1.012

0.892

0.900

0.901

0.909

绍兴市

0.793

0.978

0.892

0.918

0.783

0.874

湖州市

0.781

0.981

0.861

0.886

0.848

0.871

舟山市

0.811

0.942

0.954

0.870

0.690

0.857

金华市

0.744

0.986

0.875

0.939

0.718

0.854

温州市

0.815

0.977

0.904

0.891

0.592

0.841

台州市

0.813

0.956

0.825

0.890

0.609

0.823

第三类地区

 

 

 

 

 

 

丽水市

0.689

0.935

0.690

0.870

0.503

0.741

衢州市

0.661

0.907

0.687

0.860

0.541

0.734

  第一类地区(信息化发展较高水平地区): 包括杭州和宁波共2个市。这类地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超过0.970,平均达到0.986,比上年提高0.013,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12倍。 

   第二类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地区): 包括嘉兴、绍兴、湖州、舟山、金华、温州、台州共7个市。这类地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介于0.820—0.910之间,平均达到0.861,比上年提高0.018,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97.5%和第一类地区的87.3%。 

   第三类地区(信息化发展较低水平地区): 包括丽水、衢州共2个市。这类地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介于0.730—0.750之间,平均达到0.738,比上年提高0.013,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3.6%和第一类地区的74.8%。 

  (二)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 

  测度结果显示,我省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间发展仍不均衡,地区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1. 从基础设施指数看,2014年杭州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最高,达到0.853,与最低的衢州市相比,差距为0.192。 在二级指标中,杭州市每百人电话拥有率达到186.5部,其中固定电话38.2部,移动电话148.3部,而衢州市每百人电话拥有率为115.8部,其中固定电话25.4部,移动电话90.4部。杭州市城乡居民每百户电视机拥有率分别达162台和203台,衢州市分别为159台和137台;杭州市城乡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达112台和67台,衢州市分别为89台和34台。杭州市“四上”企业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24.8台,拥有网站的企业比重为64.0%,而衢州市分别为15.6台、62.5%,金华市分别为13.1台、70.3%,舟山市分别为20.1台、47.9%。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城乡间存在较大差距。 

   2. 从产业技术指数看,宁波市产业技术指数最高,达到1.059,比最低的衢州市高0.152。 在二级指标中,杭州市、宁波市电信业务收入分别达175.23、122.55亿元,排名末两位的舟山市、衢州市分别为15.95、16.19亿元,杭州市人均电信业务收入达1981元,为衢州市的2.6倍;宁波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8406件,比杭州多16888件,衢州市、舟山市分别为3287和1656件,宁波市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622件,分别为衢州市、舟山市的4.9、5.3倍。 

   3. 从应用消费指数看,宁波市应用消费指数最高,达到1.005,比最低的衢州市高0.318,在五类指数中差距较大。 在二级指标中,杭州市、宁波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分别达到238、202万户,排名末三位的衢州市、丽水市、舟山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分别为35、32、29万户。每万人政府网站页面浏览量杭州为34980次,台州最低为16017次。宁波市城乡居民家庭信息消费支出分别为5067和1626元,分别为衢州市的1.8和1.9倍。 

   4. 从知识支撑指数看,杭州市知识支撑指数最高,达到0.961,与最低的衢州市相比,差距为0.101。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各市常住人口中,杭州市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长,为9.41年/人,温州、衢州、台州、丽水较低,分别为7.79、7.56、7.51、7.50年/人;各市成人识字率基本在91%-97%之间,最高的绍兴、杭州二市分别为96.80%和96.27%,最低的温州、衢州、台州、丽水分别为92.94%、91.03%、91.96%和91.87%。宁波市、杭州市每万人口拥有15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944人、1687人,舟山市最低为1187人;宁波市、杭州市的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分别达1938和1837元,而台州和温州分别为1285和1265元,居全省末两位。 

   5. 从发展效果指数看,杭州市发展效果指数最高,达到1.159。而最低的丽水市仅为0.503,差距为0.656,在五类指数中差距最大。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杭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为13.76%,宁波市次之,为12.50%,绍兴市、舟山市最低,分别仅为3.51%、2.02%;杭州、嘉兴市的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达2.98%、2.49%,在全省居领先地位,而衢州、丽水仅为1.19%、1.13%;杭州、宁波市人均GDP分别为94566、93176元,但衢州、丽水、温州分别仅为49791、46383、43632元。 

  三、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综合评价 

  根据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对2014年90个县(市、区)进行测算。结果如下: 

  (一)各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2014年,90个县(市、区)中,信息化发展指数超过1的有滨江区、上城区、鄞州区、北仑区、海曙区、江北区、西湖区等12个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在0.9—1之间的有26个县(市、区),在0.8-0.9之间的有25个县(市、区),在0.7-0.8之间的有22个县(市、区),在0.7以下的有5个县(市、区),分别占13.3%、28.9%、27.8%、24.4%和5.6%。 

表2          2014年90个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与上年比较

总指数

县(市、区)数量

2014

上年

2014 年较上年

超过1

12

6

增加6个

在0.9-1之间

26

20

增加6个

在0.8-0.9之间

25

32

减少7个

在0.7-0.8之间

22

22

不变

在0.7以下

5

10

减少5个

 

  按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我们将90个县(市、区)划分为四类(详见附件2): 

   第一类地区(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 共14个县(市、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96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082,其中基础设施指数0.848,产业技术指数1.022,应用消费指数1.020,知识支撑指数0.946,发展效果指数0.993。2014年,第一类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居前10位的是: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镇海区、余杭区、萧山区、海宁市、柯桥区、桐乡市。与上年相比,有5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分别是鄞州区、海宁市、桐乡市、乐清市、诸暨市。 

   第二类地区(工业产值500-1000亿元): 共18个县(市、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94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064,其中基础设施指数0.811,产业技术指数0.997,应用消费指数1.030,知识支撑指数0.914,发展效果指数0.989。2014年,第二类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居前10位的是:滨江区、上城区、南湖区、拱墅区、义乌市、临安市、嘉善县、秀州区、长兴县、平湖市。与上年相比,有4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分别是拱墅区、秀洲区、长兴县、瑞安市。 

   第三类地区(工业产值100-500亿元): 共43个县(市、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86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022,其中基础设施指数0.774,产业技术指数0.968,应用消费指数0.971,知识支撑指数0.901,发展效果指数0.672。2014年,第三类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居前10位的是:海曙区、江北区、西湖区、江干区、江东区、吴兴区、龙湾区、椒江区、鹿城区、东阳市。与上年相比,有16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分别是海曙区、江干区、吴兴区、龙湾区、鹿城区、定海区、海盐县、普陀区、莲都区、桐庐县、建德市、永嘉县、江山市、青田县、三门县、松阳县。 

   第四类地区(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下): 共15个县(市、区)。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76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22,其中基础设施指数0.688,产业技术指数0.926,应用消费指数0.818,知识支撑指数0.850,发展效果指数0.499。与前三类相比,发展效果指数、基础设施指数、应用消费指数明显偏低。2014年,第四类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居后的是:景宁县、常山县、泰顺县、衢江区、文成县。与上年相比,有2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分别是庆元县、常山县。 

  (二)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县域之间存在数字鸿沟 

   1. 部分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2014年,信息化发展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有46个,比上年增加8个;占90个县(市、区)比重为51.1%,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但县域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与上年相比,有27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31个县(市、区)排名不变,32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下降。信息化发展指数低于0.7的县(市、区)还有5个,分别是景宁县(0.698)、常山县(0.685)、泰顺县(0.673)、衢江区(0.671)、文成县(0.646),文成县信息化指数仅相当于排名第一的滨江区的40.7%。 

   2. 信息化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对2014年信息化五个分类指数进行县(市、区)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县域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见图2)。 

图2    2014年信息化分类指数的全省平均、最高和最低水平比较图

 

  从五个分类指数来看,发展效果指数差距最大。2014年最低发展效果指数仅相当于该分类指数最高值的5.4%,其次为应用消费指数,最低应用消费指数相当于最高值的43.4%,基础设施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和产业技术指数最低值分别相当于最高值的57.0%、73.8%和73.9%。从信息化发展指数的具体指标来看,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人均GDP、人均电信业务收入、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等几项指标方面,落后县(市、区)与发达县(市、区)差距较大,最低值分别相当于最高值的0.2%、2.7%、4.2%、13.8%、17.6%和29.4%。 

  四、对策建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是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从评价结果看,尽管近年来浙江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较快,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居第四,各省中居于领先位置,但是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滞后、地区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问题尚无明显改变。下一步,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大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信息化水平差距,促进协调发展;要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加快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加快推动我省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应用消费水平,加大农村信息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和信息自由流动、有序对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要围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科学把握公众需求,梳理业务流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指导,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努力缩小不同领域、人群间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附件1: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附件2:2014年各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分类排序 

  附件3:2014年省、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指数 

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