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05.02.2017  14: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年规划中,明确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加以特别强调。可以说,2016年是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年份。

   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依法执政。

  2016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始实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科学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反腐败工作全面展开,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制度更加完善,反腐败工作还向基层不断延伸,对精准扶贫等领域实施了重点治理。

   明确权力责任,构建法治政府。

  2016年是《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元年。各地落实《纲要》精神,着力提升依法行政,促进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事权规范化、透明化和法定化;推进简政放权,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自我革命力度,规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行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将予以问责;推进改革试点,力争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的全面覆盖。

   民主科学立法,提供制度支撑。

  2016年重点领域立法加快,一共有35部法律获得通过或修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制度保障,民法典编纂继续推进,民法总则立法先行;以立法推动深化改革,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18部法律,简化了审批流程,修改了外资企业法等法律,确认了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现优良治理,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多部法律。

   转变司法理念,深化司法改革。

2016年是司法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4个司法改革文件。确立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完善讯问制度,规范证据程序;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完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继续落实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激发了司法队伍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构建话语体系,树立理论自信。

  2016年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逐步成型。习总书记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当前法学研究在研究取向上更加注重回应中国问题,围绕着党中央战略部署及社会需求,对若干当前热点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研究路径上更加根植于中国实际,更重视对中国经验资料的获取及分析;开始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学流派,如注重法律解释及司法适用的法教义学派、注重经验研究及跨学科方法的社科法学派、注重行动路径及实践效果的法治实践学派等。

  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抓手,是形成制度自信的要义。2016年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节点,也必将成为全面建成法治中国的新起点。

作者:杜维超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