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超百亿浙企十年要增六成多 到2025年再增加57家

20.02.2016  01:19

    浙江在线02月19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王燕平) 刚刚过去的2015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经济新常态已经形成。浙江经济如何从“低小散”向“高精尖”突围?这其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为关键。近日,省政府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简称《纲要》),为浙江描绘了未来10年制造业强省的蓝图及发展路径。

   打造制造业强省

  浙江有两大优势

  《纲要》提出,浙江制造业要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需求,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突破发展一批优势和战略性制造产业,着力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产业智能化水平,并确定11个产业发展重点。

  这11个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新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等。

  专家解读: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徐剑锋表示,要打造制造业强省,浙江要利用好两大优势,一是机制灵活的优势,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机制更加灵活。二是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浙江的制造业总体来说规模偏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浙江经济在转型发展中往往能领先于全国,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超百亿的制造业浙企数量

  到2025年再增加57家

  《纲要》还从创新能力、规模质量、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等方面对一些主要指标进行了细化。如创新能力方面,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要从去年的1.33%提高到2020年的1.7%、2025年的2%。每百亿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去年的47件增加到2020年的80件、2025年的120件。计划到2020年,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左右,到2025年建成20家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从36.4%提高到2020年41%、2025年45%,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制造企业数量从去年的83家增加到2025年的140家。

  专家解读:徐剑锋认为,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注重模仿,这对创新不利。由于创新产品很快会被模仿,许多企业不愿意做“出头鸟”;加上竞争激烈,企业基本上没有精力和能力搞研发。

  要提高浙江制造创新能力,政府应该以市场机制作引导,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这就要求培养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有长远规划,因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灵魂。重点抓两块:一是发展新兴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这一块浙江发展很快;二是发挥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政府主导的科研成果(主要是科研院所),要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及时分享。

   两化融合发展

  浙江智造发展快

  据工信部测算,2014年浙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已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提升到全国第三;信息化发展指数同样位居全国第三位。《纲要》提出,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要从去年的88提高到2020年的93、2025年的≥100,装备数控化率从42%提高到2020年50%、2025年的60%,机器联网率从20%提高到2020年30%、2025年50%。

  专家解读:徐剑锋认为,两化融合实际上也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实际上,浙江制造重点发展的11个产业,大部分与信息经济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浙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智慧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互联网+”新业态已成为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这几年,浙江两化融合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他认为,浙江信息经济的基础好,加上机制灵活,通过10年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达到《纲要》提出的目标,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