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大树初长成——2016年我国生态矿业大事盘点

28.12.2016  19:07

  编者按:5月,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规范的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12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是2016年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最耀眼的颜色。伴随着25项重要制度的出台,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正在迅速搭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此理念下,推动多规合一、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统筹陆地海洋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一个美丽国土空间规划大蓝图正浮出水面。

  今年,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原资源枯竭型城市,到西部荒漠地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我们听到了转型发展破冰的声音,见到了根治污染沉珂的勇气与智慧。另一方面,一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新模式,已显雏形。这其中,国土资源、矿业领域在深化生态文明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打底作用,全力支撑“五位一体”这棵大树开枝散叶。

  江西率先实施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2016年,江西首期募集全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0.91亿元,资金筹集量至目前在全国居首。在资金分配上,江西综合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因素,向五大河流源头、鄱阳湖滨湖地区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体现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在环境治理修复中,江西的生态补偿充分体现了“谁保护、谁受益;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

  点评:江西坐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但同时也是有色冶金等重化工大省,近年来,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着这个全国生态的“肝肾”,也成为江西发展空间的“天花板”。率先实施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筹款量全国第一,彰显了江西生态治理的决心。在具体规定上,江西细化了责任承担,突出了赏罚分明,明确对水质改善好、森林生态保护有成效、节约用水多的地区加大补偿力度;而对发生重大(含)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的地区,扣除当年三成到一半的补偿资金。把治理金用到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江西的实践值得借鉴。

  晋煤环保液体肥料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今年以来,晋煤集团根据自身无烟煤产品特点,加强科技研发力度,进一步向精细、高端煤化工产品进军,在去年生产液体化肥——尿素硝铵溶液16万吨,精细化工产品近130万吨,新型煤化工产品近2万吨的基础上,高端液体肥料产品成功打进了美澳等发达国家市场,开创了中国液体化肥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

  点评:山西以其优质、易开采的煤炭资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然而,煤炭产能过剩让曾经辉煌的粗放发展模式落入冰点,煤炭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晋煤集团做出了回答,他们不仅要在煤炭生产上做到全国领先,更要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在拓展高端产业链上走在前面。由于严格的环保要求,中国企业往往很难敲开发达国家市场的大门。此次晋煤集团新型煤化工产品的成功,无疑给煤炭转型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紧跟市场需求、找准空白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做精产品。

  福建宁德地质灾害搬迁户可获补助金

  3月,福建省宁德市下达2016年地质灾害搬迁任务。按照规定,对旧房拆除旧宅基地交还给村集体并实施旧村复垦为耕地,经验收合格后,省级将给予地质灾害搬迁户每户1万元补助,市级给予地质灾害搬迁户每户5000元补助。地质灾害搬迁户旧宅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指标有偿转让收益全部用于拆旧补偿、安置补助、复垦及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是根的象征。因为自然灾害而搬家,当地群众既有情感上的不舍,也有对生计的担忧,怎样消除百姓心中的“疙瘩”?宁德市通过搬迁复垦面积与城乡增减挂钩、分级补偿等一些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既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盘活了安置区建设资金来源,最大限度减小搬迁带来的损失。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搬家,带着希望住新家。

  贵州“包饺子”式治理万山汞矿污染

  上下两层覆盖土工膜、中间包着稳定剂固住汞矿渣,上层土工膜上再覆盖50厘米厚的土壤,再在覆土上种植绿树青草……走进贵州万山汞矿尾矿库治理点,曾经露天随意堆放的汞炉渣废石,现已全部进行了科学治理,有效断绝了汞污染源。通过竞争性评审,万山等地区还争取到连续三年每年近亿元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资金,助推万山实施土壤治理修复和汞污染防治等工作。目前,万山正对境内800余平方千米的土壤实施网格化加密调查,大力探索生物修复和农艺化学调控等“精准靶疗式”的土地修复工程;建立包括地方病医疗保险制在内的环境健康监管机制等。

  点评:汞具有食物链富集放大的作用,进入人体后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巨大危害,患上水俣病;1克汞,就可以污染180吨水。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健康和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的旧账不能拖,也拖不起。为了彻底阻断万山汞矿尾矿库对周边群众生命健康以及水体的威胁,贵州下大力气开展万山汞矿治理,通过国家项目帮扶、“引资借力”等方式,开展汞资源循环利用在内的综合治理项目,全方位推进汞污染治理工作,重塑一个绿色发展与人地和谐的新万山。

  徐州老工业基地奏响“春天的故事

  徐州是江苏省唯一的煤炭基地,随着长期大规模开采,煤矿资源储量逐渐枯竭,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徐州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破损山体修复力度,累计完成宕口绿化2.5万亩、治理山体200多万平方米,建起了全国首座宕口遗址公园——珠山宕口遗址公园,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城市矿山治理的样板工程。还完成了铜山区皇姑窝、新沂市马陵山、贾汪区大吴虎山等关停废弃矿山的治理工程项目。如今,徐州环城72座山峦连绵起伏,7大湖泊交相辉映。先后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点评: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如何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资源,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这其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可或缺。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确定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点带面,极大改善了整体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先后有国内外80余个项目成功落户,环境招商优势凸显。在废弃矿山治理中,徐州闯出了一片天。

  中国矿山环境治理投融资联盟成立

  9月23日,在2016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山环境投融资联盟成立。该联盟以矿山生态恢复、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资源枯竭城市综合治理为主要工作目标,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投融资机制为统领,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矿业权交易、信息及法律服务于一体,促进会员之间以及国内国际间矿业生态治理技术及投融资的交流和合作。

  点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间资本在投资领域的重要作用,国土资源部鼓励、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矿产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领域。今年7月,国土资源部又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明确了相关土地,矿产资源政策。联盟的成立,在未来的矿山环境治理及相关领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气东输“扮绿”塞上江南

  自2003年西气东输向宁夏地区供气以来,累计输送的187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减少使用234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有害物排放10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9636万吨。天然气在宁夏能源一次消费占比已从1998年的0.57%跃升至3.9%左右。预计到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气化率将达到80%,力争全区县级以上城市全部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点评:矿产资源不是污染的代名词,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开发利用方式。宁夏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随着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量的逐年增长,宁夏当地数百万回、蒙、汉族人民相继告别了蜂窝煤、煤气灶的时代。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区内各城市的大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推动钢铁、铝、热电、化工等产业的发展,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可以说,西气东输这条能源“新丝路”为宁夏“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

  湖北开展我国首个生态省试点建设

  十八大后,国家确定湖北省为首个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的省份。近年来,湖北将生态省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将水、气、土整治作为核心内容,“三害”并治;划出了生态红线区,对生态红线区实施“一张图管理”。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79个,总面积达110.8万公顷,神农架被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41.2%,湿地面积达到140.5公顷。在全国第一个设立省级环保政府奖。

  点评:绿色决定生死,是重工业大省湖北得出的共识。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科学修复、黄石市铁山区转型等,正是湖北省交出的“十二五”生态治理答卷。今年的环保世纪行活动走进湖北省,我们看到,通过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和制度保障,过去那个黑云弥漫、不见鱼虾的污染重镇不见了。与此同时,湖北适时启动了工程,及时找到矿业转型接续产业,成功举办了黄石首届地矿科普展。当前,越来越多的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了共识,也逐步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共同开启“十三五”美丽中国的画卷。

  河钢矿业以无废开采打造循环生态

  针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约3.7亿吨尾矿砂,河钢矿业充分利用距离矿山28千米处的开滦范各庄采煤沉陷坑作为尾矿库址,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占用耕地的难题。仅尾矿库的围坝就腾出耕地200余亩。截至今年11月,累计运输剥离岩土1.98亿吨,造地5.6万亩,潜在综合效益超10亿元。待尾矿库被尾矿砂填满后,尾矿库将会变成2640亩良田。

  点评:近年来,矿山发展所面对的生态成本、社会成本、经济成本与日俱增。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当前国内许多矿山企业思考的问题。司家营矿区是目前我国少有的特大型整装矿体,整个开采运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剥离岩土量达17亿吨,若建设相应的排土场,至少需要占用2万亩土地,还需要搬迁4500多户村民。河钢矿业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从矿山开采、精矿生产、剥离岩土尾砂排放层面形成循环,选用煤矿塌陷坑作为尾矿库,有力地推进了矿山无废开采,构建起矿区循环生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我国首个“入境固体废物鉴别数据库”上线

  3月,我国首个“入境固体废物鉴别查询数据库”在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官方网站上线使用。该数据库涵盖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进口金属矿和冶炼渣的鉴别特征数据,能为我国进口固体废物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点评:由于高额利润诱惑,近年来,国外固体废弃物入境呈多发态势,对国内矿业上下游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威胁。对此,我国对固体废物进口实施分类严格管理,但仍然有一些国外供货商在利益驱动下,将固体废物假以正常货物品名向我国输入,以逃避管理,危害了环境安全,也扰乱了正常进口贸易秩序。2011年8月,环境保护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赋予口岸检验检疫部门鉴别固体废物属性职责。入境固体废物鉴别数据库的建成使用,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高鉴别效率和精准度,为我国筑起绿色边防屏障。

  岩溶地质研究助力我国石漠化治理

  1990年以来,5期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遥感动态调查,在推动我国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已形成了4种可复制可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了我国西南地区300多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为辐射带动1000多万人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有效解决了150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成功指导了30多个县实施土地整治500万亩。

  点评:人们常把石漠化治理称为一场马拉松。20多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南地区持续开展岩溶地质研究,将取得的成果及时应用于石漠化治理,有力阻止了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改变了这些地区人们的命运。“十三五”期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重点将更加突出,力争通过国际间交流合作,为岩溶区土地整理和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逐步实现生态修复。近年来,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助力作用日益凸显,让更多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去向需要它们的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福建四县市试点领导离任前先审“生态账

  10月份,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从2017年起,对领导干部执政期间所管辖的地区环境进行审计,审计评价结果将作为对其进行考核、任免、奖惩等的依据,若发生严重生态污染问题,即使领导离任,也要承担责任。从今年起,莆田市、仙游县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建立健全市、县(区)自然资源资产动态统计台账制度,并与省级相关部门实现联网,逐步形成完备、实时、数字化的自然资源资产监测体系,为审计试点提供基础。

  点评:敢为人先,是千百年来融入福建血液的品质。在生态保护上,福建将关注点前置,不仅抓住治理这个末端环节,更给管理者上了一道“紧箍咒”。众所周知,没有约束的权力带来腐败。同样,对领导干部不审“生态账”,一定程度上也是此前各地发展“唯GDP试论”的推手。期待此次福建四地试点能执行到位,从创新政府管理上,为生态保护探出一条新路。

  广东茂名将露天矿坑改建为生态公园

  广东省茂名市被称为“南方油城”,在油页岩开发中留下了长5.2千米、宽1千米、最深处距地表超过百米的两个矿坑。为了让露天矿“起死回生”,茂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将闲置矿坑建设为露天矿生态公园,占地10平方千米,其中水体面积6.8平方千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依托原矿业公司废弃厂房,建成了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其溢出效应已经显现,附近村民喝到了便宜干净的自来水,未来将加快发展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

  点评:建一座公园,能改变一座城市的面貌吗?茂名用实践告诉人们,这不是天方夜谭。两年时间,茂名将裸露地表的露天矿坑改建为一座生态公园,不仅抚平了城市伤疤,创造了市民休闲新去处,也给周边居民开启了致富路。对于资源见底的矿山,关闭不是终点,从依赖矿产资源开发转为挖掘矿山附加值,这正是茂名找到的一条新路。如何让更多的矿坑“活起来”,我们能做、能想的还有许多。

  四川重金属污染耕地重获新生

  10月,四川省首批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项目——古蔺磺厂工矿废弃地土地监测取得成功,标志着四川省首个工矿废弃地复垦耕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评价工作圆满完成。该项目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忠惠带领团队实施。经调研,约80%的样本中重金属含量符合有关品种的绿色食品限量标准;并新发现复垦区约97%的土地达富硒土地标准。

  点评:重金属污染的土地种出来的食品,安全吗?李忠惠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古蔺磺厂工矿废弃地开展的土地监测工作,给了大众一个专业的解答。在试点项目中发现的富硒土地,为提高复垦区土地利用价值,开发富硒土地、生产绿色富硒农产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要确保复垦耕地产出的农作物质量安全,耕地可持续永久利用,加强土地环境监测不可或缺。

  京津冀跨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河北廊坊市北三县联合北京平谷区和天津蓟县建立生态合作机制、共同创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申请日前获批。三地国土资源、园林绿化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对现有森林资源实行有偿保护,同时对京津冀交界处的废弃矿山和破坏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此外,目前三地正全力打造京东旅游示范区,力争将共同开发示范区宣传品,发行旅游通票,让百姓享受旅游一体化的便捷与快乐。

  点评:“京津冀一体化”的提速,充分激活了地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强大动能。然而,边界分开了,却分不开空气、水和森林。经由雾霾带出的三地环境问题,也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共同创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让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平台,也成为打造华北绿肺的平台,成为生态文明回馈百姓的平台。京津冀不再是“雾霾段子”里的常客,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江西宜春打造地灾监测“四级网络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积极构建地质灾害监测“四级网络”,连续7年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该市还投入专项资金为每个地灾隐患点办理电子“身份证”,包含隐患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等级、范围、威胁人数、危害程度等内容。该市国土资源部门严格实行地灾防治“四个一点”工作机制,一旦发生地灾重大险情灾情,立即调阅“身份证”信息,启动相应的地灾应急预案。

  点评:7年无一起人员伤亡,靠的不是侥幸。宜春市打造的“四级网络”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充分统一了网络和人力资源,掌握了对每个地灾隐患点的实时动态,保证了预报的及时性,疏散的能动性。

  淮北中湖治理入列国家PPP示范项目

  11月,安徽淮北中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入列国家PPP示范项目。该项目为淮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二、三期工程,总投资22亿元,其中获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2.2亿元,其余全部通过社会融资。

  点评: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我国近年从西方引入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大、回本慢,在矿业经济低迷期,单靠矿山企业很难完成,而单靠政府投资,又可能面临资金利用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淮北中湖治理入列国家PPP示范项目,给矿山环境领域的三方共治开了一个头。

  攀枝花科学监测造就绿色矿山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天眼技术,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监测了攀枝花市52个大中小型尾矿库2006年以来生态环境的变迁,分析了尾矿库运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展示了尾矿库综合治理的效果。建立了尾矿库数字健康档案。

  点评: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的卫星遥感图上,能清楚的看到10年来攀枝花尾矿库周边绿色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矿山治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遥感监测,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角度,更为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山东划出生态保护红线

  11月,山东完成了对陆域生态系统的红线划定,533个红线区域总面积占全省13.2%,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鲁中南山地、黄河三角洲、南四湖等区域。到2020年,要比2010年减排50%左右。济南、淄博等省会城市群的7个城市将实现市区“无煤化”。

  点评: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水环境继续改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平均为194.8天,同比增加了21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2%,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这一切不是空穴来风,有了减排硬指标,加上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让绿水青山真正带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