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0月20日~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颁布
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并加大惩罚力度,明确提出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按日连续处罚,罚款上不封顶。为使新《环境保护法》得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27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
3.APEC会议期间实行联防联控实现更多蓝天
11月,环境保护部派出16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4个重点城市保障方案的部署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据初步测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6省(区、市)在会议期间实际停产企业9298家,限产企业3900家,停工工地4万余处,实现APEC蓝。
4.腾格里沙漠等污染事件引发关注
4月,兰州受中石油原油管道泄漏影响,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9月,腾格里沙漠腹地遭工业污染经媒体曝光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10月,环境保护部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面检查各类工业园区和有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产生的工业企业。
5.雾霾治理仍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
1月30日(农历除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部分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10月8日,我国中东部开始再次被雾霾笼罩。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12月22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这将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3省积极保护源头活水,投资建设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水源区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城镇,同时,关停上千家污染企业,确保一渠清水北上,豫、冀、津、京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可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
7.600万辆重污染车淘汰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0万辆的任务,随后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编制印发了《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截至11月底,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11.34万辆,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8.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6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内部挂牌成立。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实行环境司法专门化,我国环境司法再上新台阶。
9.经济政策发力推动环境保护
9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废气、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将大幅上调。11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12月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一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
10.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
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1.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
6月23日~27日,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自此,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能在部长级层面商讨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并做出决策。首届大会产生了有关提高空气质量、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化学品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16项决议。
2.利马气候大会成果有限
12月1日~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大会通过的最终决议力度与各方预期尚有差距,但就2015年巴黎大会协议草案的要素基本达成了一致。
3.中美刷新减排承诺
11月12日,中美两国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承诺削减碳排放,堪称此次会议最大成果之一。美国此前还采取了公布燃煤电厂排放新规、出台新的燃油和机动车标准等一系列减排措施。
4.西非暴发埃博拉病毒再次引发对尊重自然的思考
2月,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于几内亚境内,随后迅速蔓延。目前研究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来自果蝠,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进而传给人类。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再次告诫人们,人类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得到自然的尊重。
5.欧盟确定2030年减排40%的新目标
10月24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秋季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就2030年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4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的比重提高至27%,能源使用效率至少提高27%。目前欧盟2020年减排20%的目标几近实现。
6.气候变化对小岛国影响引发全球关注
9月1日,第三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际会议在萨摩亚举行。气候变化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岛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很小,却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风暴、洪水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灾害的影响,应对小岛国所面临的挑战成为当务之急。
7.废除碳税后澳大利亚碳排放飙升
7月17日,澳大利亚通过废除碳税的系列法案,实行了两年的碳税法案正式被废止。根据法案,受益的大企业必须把节省的碳税在一定时间内全部返还消费者,逾期将面临250%的罚款。自废除碳税以来,澳大利亚碳排放和电力需求持续上升,打破了之前长达近6年的跌势。
8.巴西世界杯成功实现碳中和
6月12日~7月13日,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为抵消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巴西采取了一系列减碳措施,包括所有12座球场均获LEED认证,呼吁企业捐赠碳信用以抵消世界杯产生的碳排放,发起“绿色护照”行动等。巴西世界杯的低碳行动为大型国际赛事树立了减碳的榜样。
9.欧盟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遭环保组织批评
4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新规,宣布逐步取消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家补贴,新规于7月1日正式生效。自2017年起,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将被强制限制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补贴。一些环保组织担忧欧洲将放缓迈向清洁能源的脚步。
10.国际法院责令日本停止捕鲸
3月31日,海牙国际法院就澳大利亚控告日本在南极海域捕鲸一案做出判决,认定日本的捕鲸活动并非出于所谓的“科学研究”目的,责令日本停止这一活动。日本政府11月18日称,计划减少每年在南极海域的捕鲸数量,将捕捉小须鲸的数量每年减少2/3,同时不会再捕杀座头鲸和长须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