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嘉善县工业企业节后开工情况分析
为准确把握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企业在当前复杂局面下的发展状况。近日,县经信局对全县工业企业节后开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开工生产时间、开机率、市场订单形势、资金、用工等情况。从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县工业运行势态总体良好,企业开复工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总体不错。但节后服装行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行业招工较困难,尤其缺乏熟练工、技术工,另外同行业之间拉人现在也普遍存在,给企业招工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开工情况总体良好
从调查情况看,有九成左右企业已经开工,企业用工数量稳步上升。据统计,截至2月9日下午,已开工占90.2%。节后企业开工用工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招工出现双向选择、冷热不均现象。对经营较好、信誉度较高、效益管理较佳的实体企业而言,员工返回基本稳定,甚至出现竞相自荐,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择优选才机会,而经营一般的企业返岗员工数约占返乡过节员工总数的五成左右,招工方面存有一定困难,而经营不佳、管理不善、待遇微薄的企业越来越失去吸引力,招工难上加难,尽管企业门口摆摊招兵,应聘者仍寥寥无几,用工缺口极大,甚至陷入了“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怪圈。二是用工成本明显上升。节后各行各业的用工成本普涨了15%—20%,个别行业涨幅甚至更高。此外,应聘者除了注重工资、福利待遇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也备受新员工们的关注。用工成本无形中大为增加,企业利润进入微利时代。
二、企业面临的瓶颈
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企业形势较好,大部分企业对今年上半年的形势较为谨慎,对下半年形势相对乐观,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土地生产要素紧张。近几年,我县几乎没有新增工业用地项目,用地困难制约了投资增长,限制了企业发展潜力的发挥。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现有用地满足不了规模扩张需求,只能不得已向周边省市迁移。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企业融资存在困难。金融机构贷款谨慎,民间借贷业相继崩盘使得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企业主普遍反映资金紧张、货款收回难、贷款难、现今支付购买原材料,加之民间借贷信用缺失,借贷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蔓延,有企业主坦言,现在企业与下游之间的原材料费结算已变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基本不可能拖欠(以前是3个月内),信任危机加剧企业资金紧张局面,这大大削弱了企业维持经营规模甚至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3、经营成本不断飙升。受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涨幅在15%左右)、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环保等费用支出增加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本飙升,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水平。部分企业虽然目前订单较多,但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变动、节能降耗任务、银行放贷与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许多企业有单不敢接,大部分企业对今年上半年的形势较为谨慎,企业经营多处于应付状态,部分企业抱着面子,勉强维持开门度日。因此,在巨大的经营和现金压力下,收缩和保守经营势必成为大部分企业的本能选择,企业创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均被视为风险投入,压制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严重制约我县企业的生存和下一步发展。
4、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据了解,各行业的熟练工、技术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全国各地企业的香饽饽,由于本地生活成本与收入并不成正比,企业管理体制、规模、用工环境等与外省同行业存在一定差距,失去了竞争优势,造成人才流失,而本地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得不到长足发展,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影响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强本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应对措施
(一)政府方面
1、用足用好帮扶政策。充分利用和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小微企业税费减、免、缓,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等,确保企业对各项优惠措施应享尽享,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落实“成长型企业”培育政策,继续开展联系企业制度,多形式多举措地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服务领域、协调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企业在项目投资、人才引进、企业融资、整合重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完善出台优惠措施。加大政府补助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争取一批重点项目进入技改实施阶段,继续实行技改补贴和企业咨询培训补贴,全面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技术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建议县政府研究出台鼓励我县实体经济发展奖励政策措施,全力提振我县企业家振兴实体经济的信心。此外,应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推动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及时出台《关于鼓励工业企业零用地技术改造的意见》,简化零地技改审批程序,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压缩绿地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面积等方式,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对符合实施零地技术改造项目条件的进行资金补助。
3、营造良好创业软环境。有关部门应发挥各自职能尽其所能提供企业宽松的投资环境,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氛围。经信、住建、工商、税务、国土、金融、质监、安监、消防等部门共同联动,着力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助推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审批环节上简化程序,在手续办理上加快速度,在服务质量上提高效率,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一系列主动服务、动态服务、亲情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共度难关,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企业方面
1、放宽招工条件。以往招聘普工,在年龄和学历上设有门槛,一般要求在18-40岁以下、初中学历以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年龄和学历适当放宽,以扩大招聘范围。
2、推行人文关怀。在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更应给予人文关怀,增加员工补休探亲假、年休假,对返岗员工给予交通费和生活费补贴,吸引员工返岗,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达到以感情留人的目的。此外也可实行弹性上班制或开设本地人生产线。对本地员工按照“迟上班,早下班,适当加班”的原则,开设本地人生产线,实行弹性上班制,照顾本地员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为他们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老人提供便利等,使员工“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谋划转型升级。针对愈演愈烈的招工难问题,企业必须深刻反思,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抛弃对廉价劳动力依赖,加大技改力度,改善工序科学配置,谋划企业转型升级,达到裁员增效的目的。
4、实行骨员入股。除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改善用工环境、改善员工衣食住行条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营造良好用工氛围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骨干员工入股分红制度,不仅提高员工的地位,增进员工的向心力,提高生产效率,也大大降低了骨干人才的流失率。
( 嘉善县经信局中小企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