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300年前宝剑走红网络:让考古融入现代生活

10.01.2017  14:02

  2016年12月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对河南省信阳市城阳城址18号战国楚墓的发掘进行了图文直播。在墓内随葬的陶鼎中发现的牛骨头引发不少人关注,该墓也被网友戏称为“牛肉汤大墓”。2016年12月30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再次以微博直播的方式,发布该墓发掘最新进展,内棺打开后发现一把十分锋利的古剑,虽然剑鞘沾满泥土,当它被小心翼翼拔出后却显出凛凛寒光。从“牛肉汤”到2300年前宝剑出鞘,河南考古界首次尝试网络直播,引发数百万网友关注、热议。

  目前,18号墓考古发掘现场已回填,该墓的主要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将转入实验室研究阶段。不过,该墓的“亮剑”视频仍在网上热传。截至今年1月9日上午11点,这条短短11秒的视频,播放已达951万余次,相关微博被转发近万次,收获了4万多个赞。

  城阳城址始建于春秋早期,战国后期曾作为楚国临时国都。保护区内已发现大小楚墓100多座,此前已发掘9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000多件。城阳城址东南部的郭楼墓葬区是2016年新发现的墓葬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6年5月开始清理发掘16号、17号、18号3座战国时期楚文化墓葬。

  18号墓在3座古墓中埋藏位置最深,并未被盗墓者破坏。除了那一鼎备受瞩目的“牛肉汤”,该墓还出土了青铜兵器、车马器以及陶鼎、壶、草席、甲片和一些木器漆等。由于棺内还出土有弓和古剑,因此,墓主人为楚国武将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12月30日,考古人员打开18号战国楚墓发掘的内棺后,发现一具男性尸骨,其左下肢外侧随葬一张弓,左上肢外侧隐约可见古剑一把,棺内另有几支箭杆和鞋底等物品。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当考古人员把古剑从沾满淤泥的剑鞘中抽出来时,跨越2300多年的宝剑仍锃亮无比。现场的工作人员随即利用相机和手机录像等方式完整记录下了宝剑出鞘的瞬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将这一珍贵视频和照片发布在微博上。

  目前,古剑已被装入保护设备,尚未进行鉴定,初步推测为青铜材质,全长47厘米。该剑的保护难点在于木质剑鞘要避免失水变形,剑身则要避免氧化。下一步工作人员将把剑身与剑鞘分开保存,用无氧保存薄膜和除氧剂为剑身提供干燥无氧环境。经过保护处理后,这把剑可能进入博物馆向公众展示。

  自2016年12月9日揭取椁盖板时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便尝试对18号楚墓考古清理过程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图文直播。微博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椁板揭取、椁室清理、特殊质地文物(丝织品等)揭取、特殊样品(土样、水体等)取样、主棺的保护及整体起吊运输和现场照相等考古工作,同时也展示了考古绘图等后方情况。2016年12月19日,起棺之前考古队员举行了静默仪式,表示对逝者的尊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对此介绍:“考古人员是无神论者,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感情,没有人文关怀。”这个小细节引起了考古从业者的共鸣,也向网友展示了考古工作者的真实情感。

  直播活动在网络媒体上引起热烈关注,该话题在新浪微博直播期间的阅读量达到400余万,数次跃居新浪微博科普榜首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也就直播活动发起了问卷调查,参与投票的496人中,非常支持和支持者475人,占95.7%。不少网友认为,这种直播形式展现了真实的考古生活,使大家在互动中了解了很多考古和文物保护专业知识,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科普活动。与此同时,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有网友对发掘过程中的文物安全、保护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多位考古人员也坦言:“考古直播还是有很大压力的。毕竟考古是一件严谨的事,直接放在镜头下会有很多人挑错,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此次直播,也是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发掘现场的防护、操作规范等问题进行周密部署后才得以顺利实行的。

  “考古直播是用大家熟知的网络语言介绍考古的尝试,尽管存在争议,但值得进一步探索。它要求田野考古的操作必须科学规范,现场的文物保护和应急措施必须周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树立考古工作者良好形象、宣传考古知识的效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剑出鞘视频红遍网络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考古工作越来越关注。“传承历史文化、普及考古知识,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的初衷。”该负责人说。

  据悉,除田野考古工作现场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下一步将考虑对科技考古现场,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文物保护修复等也进行类似直播,让外界全面了解现代考古工作。同时也尝试对一些考古主题辩论活动进行图文或视频直播,将学术研究以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