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 提质增效——2014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力推进“一号工程”,以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引领转型发展,为工业经济带来重要机遇。前三季度,我市工业经济呈小幅震荡回升态势,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但运行结构中也呈分化态势,部分传统产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一、主要特点
(一)主要行业“领跑效应”明显。
前三季度,医药制造、通信设备、卷烟制造、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良好,五个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38.63亿元,同比增长19.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4个百分点。在其带动下,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43.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0%,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省和宁波均高出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加值增速总体呈小幅震荡回升的发展态势(详见图1)。在列入统计的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二)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增强。
今年来,我市深化科技金融结合,努力争创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825.08亿元,增长22.4%,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9.9%,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95.80亿元,增长11.4%,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科技创新促进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3.5万元/人,增长12.3%,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万元/人。
(三)各大平台“集聚效应”显现。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集聚发展平台的优势日益明显。滨江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前三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37.86亿元,增长29.9%,快于全市规上工业22.5个百分点。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69.93亿元,增长13.0%,快于全市规上工业5.6个百分点。青山湖高端装备高新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8.04亿元,同比增长8.6%,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余杭高新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1.89亿元,增长27.2%,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9.8个百分点。
(四)生产效益“传递效应”明显。
随着生产形势的逐渐转好,规上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39.41亿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586.26亿元,增长14%,比上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亩产增加值达119.8万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3.9万元;规上工业企业亩产税收达到26.6万元,同比提高2.6万元。
(五)结构调整“联动效应”增强。
前三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86.61亿元,增长14.6%,比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总量与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65.32亿元,增长10.6%。两个产业增速分别快于全市平均水平5.6、1.6个百分点,有力拉动了全市规上工业的稳定增长。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不断下降。前三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69.45亿元,增长5.3%,低于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4.3%降为33.6%,下降 0.7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速度不均。
一是各地发展不均衡。 前三季度,在全市13个区、县(市)和下沙经济开发区中,仅滨江、江干、下沙、临安、桐庐四个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滨江区以19.8%的增速位列第一;而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区、县(市)增幅普遍不高,其中有7个地区与年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市工业主要指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行业的带动。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主要行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57%。而纺织、服装、电力、造纸、皮革等传统行业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电力行业负增长。
前三季度 全市各地 规上工业增加值对比表
地 区 | 1-3 季度 | 年度目标(%) | 较年度目标 增减(百分点) | |
实绩(亿元) | 增长(%) | |||
全市 | 2043.21 | 9.0 | 8.4 | 0.6 |
上城区 | 268.04 | 7.8 | 7.0 | 0.8 |
下城区 | 11.05 | -15.0 | 6.0 | -21.0 |
江干区 | 39.46 | 18.2 | 6.0 | 12.2 |
拱墅区 | 57.46 | 8.0 | 9.0 | -1.0 |
西湖区 | 35.09 | 7.0 | 7.0 | 0.0 |
滨江区 | 231.26 | 19.8 | 10.0 | 9.8 |
经济开发区 | 275.89 | 10.6 | 7.0 | 3.6 |
萧山区 | 497.18 | 7.1 | 9.0 | -1.9 |
余杭区 | 210.31 | 6.8 | 9.0 | -2.2 |
桐庐县 | 62.96 | 9.0 | 9.0 | 0.0 |
淳安县 | 30.36 | 4.5 | 9.0 | -4.5 |
建德市 | 59.81 | 7.0 | 8.0 | -1.0 |
富阳市 | 120.15 | 6.9 | 9.0 | -2.1 |
临安市 | 84.29 | 9.5 | 7.0 | 2.5 |
(二)内生动力欠强。
一是工业有效投资不足。 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工业投资项目进展缓慢现象较为普遍。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06.52亿元,下降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43.49亿元,下降14.9%,与目标任务有较大差距。投资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不多,前三季度全市新进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单位库的投产工业企业32家,除个别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以外,其余均偏小; 二 是近四成企业经营困难。 原辅料大宗商品不断跌价使得部分基础原材料类和生产工艺较长的企业产品库存加大,资产贬值、资金链紧张有所显现,其中化纤、工业专业设备等行业尤为明显。前三季度,全市负增长的企业达到2578家,负增长面达到42.3%,其中关停企业288家。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6个百分点,经营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从资金情况来看,三季度景气状况调查显示,20.3%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比较紧张。四季度是财务结算、债务偿还的节点时期,企业资金问题不容忽视。
(三)外在约束加大。
一是消费受限导致需求不足。 近两年市场景气程度一直不强,消费热点难以形成。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内销7908.94亿元,增长6.5%,处于低速增长区间。9月,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同比分别下降1.0%和2.6%,自2012年1月以来连续33个月下降。工业生产需求不足,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二 是节能降耗导致生产受限。 按照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与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以及“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要求,今年万元GDP能耗必须下降6.4%以上,上半年降幅虽然高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但由于下半年同期能耗基数较低,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另外,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雾霾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的推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受到制约。
三、形势预判
展望四季度,虽然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趋紧、外在约束加大的重重困难,总体发展动力不够稳定,但随着“一号工程”的大力推进,各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我市“亩产倍增”计划、瞪羚计划、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四季度我市工业经济有望保持平稳。
四、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保持平稳增长,仍需付出较大努力。建议在助企业发展、抓平台建设、促转型升级、解融资难题、强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设立杭州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录。
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改变以往仅靠营业收入一项指标评价企业规模实力的片面情况,增加投入产出、亩产效益、节能减排、劳动生产率等质量指标,形成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做优”综合评价体系。按综合评价得分和规模层次设立杭州市重点培育的大企业名录、中型、小型优势企业名录。采用定期评选、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方式,配套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政策资源向这些企业倾斜。关注海康威视、大华科技、赛诺菲、杭州烟厂等对提升今年工业经济指标有关键作用的企业的生产动向,加强联系调研和跟踪监测力度。
(二)推进集聚平台与项目建设。
着力提高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的开竣工率,按地区、行业、部门、平台分类,以标准化、流程化、程序化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业投资正增长。完善月度通报制度,摸清开工建设、竣工投产项目情况,跟踪项目进度,切实解决项目土地批而未用问题。大力推进费列罗、科翔实业、沃德汽车部件、特维艾机械等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提升集聚平台的选商引资水平,利用国际投资峰会、世界杭商大会等大型活动平台,加强智慧经济招商。通过履约清理、合同清理、依法清理、倒逼清理等手段,盘活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功能区等各类园区要素资源,构筑智慧产业集聚高地,树立智慧应用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平台集聚效应。
(三)加快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
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城市管理指挥平台、电子商务质量检测协作平台、智慧健康平台等一批智慧应用项目,以点带面催生出一批工业新业态、新经济。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智慧产业,一手抓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引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加快梳理完善智慧经济项目库,制定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智慧经济统计考核体系。坚持“优网”和“搭台”并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共推,加快民生领域的智慧应用。
(四)引导资本回归实业。
出台小额贷款公司审批事项工作制度及分类监管办法,逐步规范并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业务。加强信息融合和共享,为企业提供与风险投资机构或银行进行投融资对接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杭州与平安集团共建新型金融资本交易市场,发挥浙江股交中心、杭州产权交易作用,利用差异化优势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或市场。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以钱江新城为主平台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强招引知名投资基金,推进多元集聚。探索建立市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基金,促进小微企业抱团融资。
(五)健全协调推进机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建立月度协调例会制度,深入企业调研,对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收集、挖掘和梳理,积极协调解决工业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明确工业科技统筹资金的使用方向,围绕省政府对我市工业经济的考核目标,优先支持有利于我市完成重点考核目标的区域、产业、企业和项目。探索建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基础数据共享库,进一步扩大并联审批范围。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营造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