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余杭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据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01.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9.5%,增幅高于全国(7.4%)、全省(7.6%)、全市(8.2%)平均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12.04万元,增长7.0%。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50亿元,下降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2.50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3.04亿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6:42.8:52.6调整为4.1:40.2:55.7,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29亿元,增长3.1%。截至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3家,全年实现产值1483.47亿元、增加值300.60亿元,分别增长3.5%、7.0%。 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2.61亿元,增长13.8%,快于营业收入10.1个百分点。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9.9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24%,分别较上年提高0.1、0.5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规模工业前五大行业共实现产值735.18亿元,增长7.1%,占规模工业总量的49.6%,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478.81亿元、63.67亿元,分别增长5.1%、18.5%。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关停搬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40家、石料加工企业322家,167个工业园区提升改造项目竣工。 龙头企业引领增长。 79家重点培育企业完成产值574.96亿元,增长12.2%,高于全区平均增速8.7个百分点。五家上市企业(老板电器、南方泵业、宝鼎重工、兴源过滤、炬华科技)产值增长34.5%,高于全区平均31.0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1.94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1.3%,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511.22亿元,增长17.5%,新产品产值率为34.5%,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新建科创园区20个,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155家。 节能降耗效率明显 。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6%,降幅快于上年2.8个百分点。170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2%,降幅快于全区平均0.6个百分点。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在8%以上。
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信息产业贡献突出
201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0%,快于GDP增速4.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区(县、市)中名列前茅。 信息产业贡献明显。 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6.66亿元,增长30.3%,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6%。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服务收入增长535.71亿元,增长40.3%。 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5.48亿元,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业286.12亿元,增长14.0%;住宿餐饮业29.35亿元,增长9.0%。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03.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79亿元,分别增长16.4%和17.3%。 房产销售以价换量。 全年共成交商品房35897套,成交面积386.57万平方米,成交额406.61亿元,分别增长16.4%、14.5%、7.2%,商品房成交均价10518元/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 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27亿元,可比增长8.3%。截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21.71亿元,比年初增长8.0%;各项贷款余额1305.61亿元,比年初增长7.2%,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下降3.4%,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长21.4%。从新增贷款投放看,新增实体经济贷款44.7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1.3%。
四、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2014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15亿元,增长24.5%。其中,完成项目投资435.59亿元,增长18.9%;产业投资237.80亿元,增长9.7%;民间投资491.22亿元,增长18.8%。 房产投资占比提高。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0.56亿元,增长32.4%,其对投资增长贡献率为55.4%,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量的44.6%,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增长较快。 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1.87亿元,增长54.7%,拉动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体育设施分别增长160.2%、192.9%,累计完成“五水共治”项目投资8.41亿元。 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10个省“411”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9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0.2%;35个省重点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7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9.2%;54个市重点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7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3.2%。
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占比近七成
201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达到240.78亿元,增长20.3%;地方财政收入148.80亿元,增长18.0%,增速领跑全省区(县、市)。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增长45.9%,个人所得税增长29.5%,营业税增长14.0%,国内增值税增长7.5%。从主要行业看,除房地产业外的第三产业完成税收96.34亿元,增长38.5%;工业企业完成税收68.47亿元,增长12.6%;房地产业完成税收50.89亿元,增长6.5%;建筑业完成税收18.57亿元,增长17.9%。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37.12亿元,增长23.0%,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94.66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69.0%,增长16.7%。在支出结构中,教育科技、城乡社区、保障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利、节能环保分别占总支出的25.9%、10.5%、10.2%、7.0%、6.0%、2.8%。
六、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外贸出口稳步回升
2014年,全区新批外资项目56个,合同外资4.89亿美元,到账外资10.78亿美元。 项目结构优化。 新引进工业项目25个,较上年增加12个,工业项目合同外资2.55亿美元,增长80.9%,占全区总量的52.1%,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工业项目实到外资3.4亿美元,增长71.7%,占全区总量的31.6%,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优质项目不断增多。 206个市外到账内资项目中,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服务业、信息软件等产业项目有153个,到位资金60.3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6.5%。 浙商回归势头良好。 全年浙商回归项目到帐资金72.93亿元,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22个,到位资金58.9亿元,中国电信创新园、量子通信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外贸出口稳步回升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14亿美元,增长8.2%,其中:进口4.35亿美元,下降0.4%;出口55.79亿美元,增长9.0%。从出口地区看,传统市场有所复苏。美国、欧盟分别增长13.2%、12.6%,独联体、金砖、东盟国家分别增长27.5%、21.9%、8.0%,中东下降4.2%;从出口产品看,主要产品“三增两降”。日用品及休闲用品、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分别增长27.4%、20.3%、13.9%,纺织品、农产品分别下降2.2%、8.9%。
七、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2014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2.0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三增一降”,其中,种植业39.58亿元,增长5.0%;林业7.09亿元,增长6.8%;牧业6.06亿元,下降36.5%;渔业15.18亿元,增长5.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51万亩,下降2.3%,其中粮食作物21.97万亩,增加0.56万亩;粮食总产量10.21万吨,增加0.32万吨。实现水产品产量6.29万吨,增长1.9%。生猪存栏5.6万头,出栏15.64万头,分别下降36.1%、42.9%;羊存栏5.02万只,出栏5.54万只,分别增长23.9%、10.6%;家禽存栏117.11万只,出栏431.44万只,分别下降27.1%、63.2%。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推进31个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新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2万亩。
八、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消费价格保持平稳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329元、26581元,增长10.0%、11.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八年高于城镇居民。 就业保障基本稳定。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1%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6914人,帮助1216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42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4家。截至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7.0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1.9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5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7.0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1.84万人、1.51万人、2.68万人、2.08万人、1.98万人。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累计上涨1.6%。从构成看,八大类商品累计涨幅呈现“五涨三跌”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居住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分别累计上涨3.5%、2.1%、1.5%、1.5%、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