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
今年是《浙江省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实施起始年,方案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空间聚集度、加快产业集群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全省产业集聚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气聚力提升发展,打造产业和创新两个升级版,经济总量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设力度不断加码,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
上半年,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97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20.6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全省高11.9个百分点;服务业营业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47.8%,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高 3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1406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企业利税总额358亿元,同比增长17.8%(详见表1和图1)。
表1 集聚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情况表
集聚区 (简称)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新产品产值(亿元) | 工业出口交货值(亿元) | 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实际到位外资(亿美元) | 企业利税总额(亿元) | 企业国税收入(亿元) |
大江东 | 194 | 92 | 20 | 55 | 110 | 3.6 | 10.6 | 8.5 |
城西 | 221 | 93 | 34 | 566 | 89 | 1.3 | 170.4 | 43.1 |
杭州湾 | 461 | 312 | 43 | 66 | 150 | 2.9 | 53.2 | 23.2 |
梅山 | 11 | 3 | 3 | 523 | 117 | 2.5 | 13.8 | 6.5 |
温州 | 65 | 14 | 4 | 18 | 40 | 0.0 | 4.2 | 4.3 |
嘉兴 | 83 | 51 | 14 | 70 | 98 | 2.6 | 10.0 | 3.0 |
湖州 | 136 | 75 | 15 | 33 | 93 | 1.3 | 15.6 | 5.6 |
绍兴 | 371 | 99 | 65 | 47 | 96 | 1.2 | 25.8 | 8.9 |
金华 | 231 | 73 | 41 | 3 | 83 | 0.1 | 13.4 | 5.0 |
衢州 | 253 | 73 | 13 | 18 | 78 | 0.1 | 14.3 | 4.8 |
舟山 | 272 | 39 | 69 | 184 | 229 | 0.6 | -6.9 | 4.2 |
台州 | 274 | 80 | 63 | 22 | 105 | 1.1 | 19.1 | 7.6 |
丽水 | 101 | 24 | 7 | 12 | 35 | 0.1 | 8.6 | 1.7 |
义乌 | 25 | 9 | 9 | 45 | 83 | 0.0 | 6.6 | 2.4 |
合计 | 2697 | 1037 | 399 | 1661 | 1406 | 17.4 | 358.4 | 128.8 |
图1 集聚区主要指标发展速度与全省对比图
一、发展重点突出
集聚区结合提升发展方案总体要求,通过再定位再集聚,突出重点不断探索出一条集聚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核心区建设。集聚区集中资源与优势,重点开发和优先建设核心区块,一批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加快在核心区签约落地,核心区经济总量较快发展,主导产业加快聚集,进一步提升了功能品质,核心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强化。上半年,核心区工业总产值、服务业营业收入、企业利税总额分别达到 738.2亿元、1174.3亿元、250.7 亿元,占重点规划区比重分别为27.4%、70.7%、70.0%,比重比去年全年分别提高2.7、3.3、2.6个百分点,核心区进一步做大做强。
表2 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经济发展情况表
集聚区名称 | 核心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 工业总产值 | 服务业营业收入 | 企业利税总额 | |||
亿元 | 占重点区比重% | 亿元 | 占重点区比重% | 亿元 | 占重点区比重% | ||
大江东 | 32.0 | 10.9 | 5.6 | 5.1 | 9.2 | 0.3 | 2.7 |
城西 | 49.9 | 163.4 | 74.0 | 529.9 | 93.6 | 160.3 | 94.1 |
杭州湾 | 24.6 | 246.4 | 53.5 | 0.3 | 0.5 | 39.9 | 75.0 |
梅山 | 29.9 | 8.7 | 77.0 | 512.4 | 98.0 | 13.0 | 92.3 |
温州 | 24.0 | 0.3 | 0.5 | 0.0 | 0.0 | 0.0 | 0.5 |
嘉兴 | 30.0 | 20.1 | 24.2 | 38.1 | 54.7 | 8.6 | 86.8 |
湖州 | 27.0 | 62.3 | 45.9 | 28.3 | 84.9 | 10.4 | 66.8 |
绍兴 | 23.9 | 27.4 | 7.4 | 0.1 | 0.1 | 0.0 | 0.1 |
金华 | 26.0 | 44.7 | 19.4 | 0.4 | 12.3 | 1.9 | 14.1 |
衢州 | 19.0 | 58.3 | 23.1 | 15.7 | 87.5 | 7.2 | 50.0 |
舟山 | 26.3 | 26.9 | 9.9 | 1.4 | 0.7 | 0.2 | — |
台州 | 27.7 | 31.1 | 11.3 | 0.0 | 0.0 | 1.1 | 5.8 |
丽水 | 26.0 | 37.8 | 37.4 | 3.9 | 32.5 | 3.2 | 37.7 |
义乌 | 24.8 | 0.0 | 0.0 | 38.9 | 86.3 | 4.6 | 69.7 |
合计 | 391.1 | 738.2 | 27.4 | 1174.3 | 70.7 | 250.7 | 70.0 |
二是突出招商引资。各集聚区管理主体均建立了强大的招商团队,细化目标,强化举措,以优化服务赢得商机,以提高软环境争取主动。集聚区招商引资成就斐然,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与产业项目先后在集聚区签约落户,投资持续发力,投资结构得到优化。上半年,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7个,同比增加10个,实际引进内资544亿元,实际到位外资17.4亿美元;亿元以上内资在建项目211个,同比增加53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在建项目53个,同比增加16个;三产投资增长19.4%,增速比二产高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1%,比重比去年全年提高3.9个百分点。福特一期、昌海生物医药园、中国移动金义信息产业园等均为新引进或投产的20亿元以上大项目。
三是突出技术创新。集聚区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优先开展科技创新试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出口稳定增长,加快推进了地区产业技术升级,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52.4%,新产品产值率38.4%,分别比全省高27.4和9.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6.0%,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1.1%,分别比去年全年提高26.8和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比全省高11.9个百分点。
二、发展注重实效
集聚区产业引进注重好中选优,注重企业发展质量,注重企业投入产出效率。集聚区最新引进的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成长空间大,特别是以福特、大众、吉利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以淘宝、跨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智慧产业创新园、菜鸟电子商务为龙头的服务业,以及一批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引进投产,引领和带动集聚区整体产业提升发展作用不断显现。上半年,集聚区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8.4%,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工业劳动生产率(总产值)47.4万元/人,同比提高10.2%;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营业收入)207万元/人,同比提高33.7%;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66吨标煤,同比降低2.7%,工业万元产值水耗4.2立方米,同比降低5.9%;企业国税收入增长39.3%,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
图2 集聚区效率指标发展速度图
三、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一是企业经营成本高企,财务压力加大。上半年,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集聚区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断增长,特别是企业融资成本较快增长。企业国税收入增长比企业利润总额增长高13.8个百分点,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8%、25.5%,同比下降0.8、11.2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增长16.5%,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人均劳动报酬同比提高9.7%。
二是投资结构单一,投融资渠道亟需拓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投资比重29.7%,与上年同期持平,集聚区基础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建设需多渠道融资,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发展模式,加快社会化改革,减少政府投资依存度。
三是工业产业过于单一,科技研发现短板。近两年新引进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如大众、福特、东风裕隆、广汽吉奥、吉利等汽车制造厂密集分布在沿海集聚区,全部汽车企业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00多万台整车生产能力,但汽车研发设计、包装销售等两头在外,易受终端消费市场影响与冲击,产业竞争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备注:产业集聚区统计范围为重点规划区内“四上”企业;浙南沿海产业集聚区数据暂时未纳入。
(综合处 潘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