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万全冯宅“拔河泥”清淤河道 有效保持水体生态
【本站6月22日讯】一艘小船,一个河泥拓, 4名工人,一次次,通过铁质河泥拓,将河底的淤泥网罗到布袋中,拔上来,装满船,再卸到岸上,然后由抽泥机抽到桃花林,作为肥料灌溉桃花林。6月20日,记者在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河边看到了传统清淤模式——“拔河泥”。据了解,从6月17日起,该村再次以“拔河泥”的方式为河道清淤。
平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高度重视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以“治污为先、分类推进、科学清污、发挥长效”的原则,全面查清污(淤)泥分布及淤积情况。今年2月以来,我县依托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建设,积极发动各乡镇通过前期摸排调查情况,对无工业污染的河道开展自行清淤。截至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59.86公里,104万方,占年度任务的61.3%。同时,积极探索对淤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等清淤处理方式,重点推广采用传统方式“拔河泥”。目前,该县万全镇冯宅村、叶垟村等村均采取“拔河泥”的方式进行清淤。
冯宅村村主任冯晓训告诉记者,有3条河流贯穿冯宅村。其中,冯宅河全长1公里,上垟头河全长0.99公里,布袋垟河(冯宅段)长0.7公里,曾是全村村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地。那些年间,村民们都饮用家门口的河水,不允许垃圾丢进河。同样,河泥是大家共同的资源,“拔”上来的河泥就是最好的肥料,会分到家家户户。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水逐渐变黑、变臭,河面漂浮着成堆的垃圾。为深入贯彻“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打造浙南美丽水乡,近年来,该村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及村民,致力推进河道整治工作。2013年,该村两委用“拔河泥”的方式对河底进行清淤。当时根据村中老人记忆,制造了“拖泥铁”,并雇用了2条河船、8个村民,通过6个月的作业,将所清淤泥灌溉该村桃花林,做到了既清了淤泥,又做到了废物利用。3年过去了,今年夏天,该村又开始拔河泥,计划花3个月的时间为河道清淤。
据介绍,“拔河泥”是该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原地区清淤的最好方法。传统“拔河泥”方式优点为工作面小,适合大小河道,清淤彻底,环保节约。选择该种方式不需要排空河水,只要将铁筐沉入河底,把河床上的淤泥装进布袋,不会伤到河床,对水体无扰动,能有效保持河岸的水土、保护水体的生态。同时,每条河流仅需两三条船,每条船只需4名工人,相较清淤方式节约成本,并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
平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利用传统“拔河泥”方式清淤受到社会一致好评,正向昆阳、万全和鳌江等平原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