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好故事】岭上有山有水有情怀小善大爱平凡却至伟——记全国劳模缪文根
人物纪实:缪文根,男,1961年,现年55岁,1981年进入上城区环卫所当了一名清肥员;1985年到四堡垃圾场成为推土机驾驶员;1987年进入天子岭成为一名环卫工人;现职杭州市环境集团固废处理分公司填埋指导员。1992年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1996年被评为“市十佳城市美容师”、“市建委系统十佳青年”,并当选为市十一届工会代表大会代表,1999年又被授予“市新长征突击手”、第四届“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市青年英才”称号,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2008年被市城投集团公司评为首届“城投之星”,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青春的选择中,他用不畏劳苦与环卫结缘。 1981年,初中毕业的缪文根踏着父亲的足迹,进入上城区环卫所当了一名走街串巷的清肥员。说是清肥员,其实就是倒大粪、刷马桶、清粪池,整天和粪便打交道。但就是这种让人最瞧不起环卫工作,缪文根同志却充满激情,干得有声有色,而且一干就是四年。每天伴着启明星儿便拉着粪车穿梭在杭城的大街小巷,把居民放在路边的一个个马桶中的粪便倒进粪车,再用刷子刷干净,这是最平常、轻松的工作了。清肥员最为艰苦危险的工作莫过于清粪池了,缪文根每一次都是带头跳进化粪池进行清粪。那时的劳动保护条件比较差,没有高帮雨鞋,缪文根同志就光脚跳进粪池,把粪池清理的干干净净,赢得了师傅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偶尔,有朋友或亲戚问缪文根,难道当一辈子清肥员,而不想换换其他工作了。他总是笑着说:“我已经认定了当环卫工人,我认定的东西就不会轻易改变的,我要向环卫工人的楷模——时传祥学习,为老百姓服务一辈子。”
由于缪文根表现出色,85年市环卫处把他调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岗位——到四堡垃圾场开推土机。在垃圾场开推土机可谓与垃圾同舞,一个普通人,能在垃圾场呆半小时而不头晕呕吐,已是相当不错了。要成为一名垃圾场的推土机手,非得练就一身耐恶臭、耐高温的过硬本领不可。彼时,垃圾填埋是环卫行业中最艰苦的岗位,每天要处理2000多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库区整天散发着垃圾的恶臭,消毒灭蝇药水的怪味,推土机手的工作环境可想而知,用“苦、脏、累、险”四个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1988年8月8日,杭城遭遇了罕见的台风暴雨。四堡垃圾场出现了混乱,因为夏天垃圾的含水量高,加上当时用于修筑道路路基的石料紧缺,又恰逢一场大暴雨,垃圾场变得泥泞不堪,三辆推土机相继深深地陷入了垃圾中,而场外的垃圾车排成了长长的一条龙。垃圾场迅速抽调了十几个年轻人,缪文根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二话没说,脱掉鞋子,卷起裤腿,站到了齐膝盖深的垃圾中,把同伴递过来的石头垫到推土机轮子前沿。在缪文根的感召下,同伴们纷纷效仿,有的发动推土机,有的在后面使劲推,有的垫石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辆推土机终于开出了沼泽区,从而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垃圾车拥堵场面。
填埋的变革中,他用创新与实干再立新功。 1991年,国内首家按建设部垃圾卫生填埋标准设计建造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正式投入使用。建设部新推出的卫生填埋标准对当前垃圾填埋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缪文根带领作业班边工作、边研究,对填埋标准逐字逐条地分析,在实践中凭着一股钻劲研究出更为先进的垃圾作业层1:3的斜坡作业法,利用垃圾压实机对松散的垃圾层进行压实,使之达到0.85吨/立方米的密度。总结经验后,他及时指导班组成员尽快掌握应用新作业法,通过斜坡作业法工艺的推广,大大增加了填埋库容量,延长了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同时采用压实作业增强了垃圾堆体稳定性,提升了沼气收集率。新作业法的成功推广受到了国内专家、同行的认可,同时被编写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8)。
无声的战役中,他用责任与担当谱写小善大爱。 2003年杭城出现了首例“非典”病人,全市各个行业投入到战胜“非典”这场硬仗中去。在场(所)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缪文根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推土机班全体同志的思想教育工作,掌握防“非典”知识,让全体同志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按照场(所)制定的防“非典”安排,严格执行。全班11人,每天上岗前做好“四带”:带口罩、带帽子、带防护眼镜、带手套,三扎:扎领口、扎袖管、扎裤管。5月份填埋场,天气特别闷热,室外温度有29摄氏度,推土机室温度高达35摄氏度以上,在各类防护用品的“武装”下,人就像裹在粽子里,工作一会儿全部汗流浃背,但他毫无怨言,认真做好垃圾填埋工作,确保城市垃圾的正常倾倒和处理。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缪文根兼负库区垃圾车倾倒指挥工作,并叮嘱各城区所驾驶员做好自身防护,服从现场指挥,出场要做好车辆的清洁、消毒工作。打赢“非典”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缪文根同志,是该预案核心人物之一,是具体现场组织者、实施者。
公司的发展中,他用奉献加科学精神再树标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填埋场周边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2009年,为使填埋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缪文根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开展“固本创新求发展、细化管理提效率”的工艺创新活动。工作中他发扬“5+2、白加黑”的敬业精神,带领技术骨干通过外出调研、现场讨论、阶段试验,归纳总结出“一控制、二改善、四加强”的“天子岭”作业法,大力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及“5S”现场管理。通过工艺创新、标准化作业,有效控制垃圾暴露面,大大降低了苍蝇密度,减少了臭气、污水和库区道路的灰尘污染,延长了填埋库容使用年限。缪文根带头的此项创新工程,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先后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国家建设部"全国环境治理优秀工程"、“建设部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结缘环卫35年,他用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平凡至伟。缪文根同志20岁起当环卫工人,至今已35年多,干的都是苦、脏、累的活。无论是当走街串巷的清肥员,还是在垃圾堆里跌打滚爬的推土机修理工或驾驶员,亦或是如今的填埋指导员,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骨干作用。憨厚朴实、永远没有豪言壮语的缪文根总是那句话:“这工作再苦、再脏、再累,可总得有人做,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