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聚宝盆”—常山县实现异地集聚区农民就业增收
如何让异地集聚区农民住得安心、富有路子,常山县在球川镇红旗岗移民集聚区开展试点。几年来,以加快推进来料加工移民创业园建设为平台,依托集聚区人力资源优势,培育了新经济增长点,探索了一条农民抱团增收“搭台聚力”模式。农民不仅在家门口当“蓝领”,实现了就地就业增收,集聚区也成为常山县来料加工业的核心地。由这种模式而形成的低收入户来料加工收入倍增计划“四个一”(即每一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每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一个乡镇所在地,均建有一个来料加工基地)做法在全县推开。
一、基本情况
球川镇红旗岗移民集聚区,由千家排水库和芙蓉水库移民安置而形成,是目前常山县最大的农民异地安置地。集聚区由红旗岗村和芙蓉村2个行政村(2013年撤并前为6行政村),共集聚安置农民5100人。集聚区内有来料加工点18家,加工队伍933人,其中建有来料加工移民创业园1个,厂房面积6100平米,入驻来料加工企业3家。加工产品有鞋业、棉签、中性笔、服装、包装箱包、天堂伞等。今年1—9月,集聚区来料加工点共发放加工费1670余万元,加工人员月均工资达2000元。几年来,集聚区加工点经营有序,没有拖欠工资现象,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
二、主要做法
农民异地搬迁集聚,完全打破原有生产生活模式,让农民在新环境里较快适应,要以解决就业为突破口,实现“人人有为、户户增收”为动力,带动观念的转变。因此,必须在“业”上做足文章,以“拎包入住”的理念,“造血”与“输血”结合,打造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的“聚宝盆”。
1 、筑“巢”,全力创建基地。 以规划为龙头,明确市场定位,抓创业园建设。 一是供地。 在规划集聚区时,按“1个人口+1平米厂房”的用地配置,由政府提供6千多平米的集中建设用地。在用地选址上,即坚持“就近便民”原则,又避免“多合一”场所的发生,选址在芙蓉村安置区内,以村主干道为隔离,集中一块划定创业园,由球川镇政府负责落实“三通一平”等基建工作。 二是定位。 产业定位为“无烟工厂”,以来料加工为主业,严把其它行业准入关。考虑到企业实力及扩大生产等需要,分村建设的厂房设置消防通道,厂房间互通。 三是筹资。 村集体有经济实力建厂房的,依规带头筹建,条件不足的原坞口、百兴来料加工厂房,球川镇政府给予50万元的信贷担保。并通过向上级争取相关政策,缓解筹资不足等困难。 四是给力。 明确土地权属为当地政府,村级拥有使用权,管理及租用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在依规合法的前提下,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改建的,村级有权就改建事项与企业达成协议,鼓励村级与企业持股发展。到2013年底,共建成来料加工厂房8幢6100平米,年厂房租金收入23万元,其中荣威鞋业年租金6万元。
2 、育“才”,致力培训农民。 以农民素质培训为平台,建立信息库,抓分类指导。 一是建库。 上门走访,了解集聚户基本情况,分类建立中(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就业意愿、需求数据库,让广大农户感受政府助民增收的用心。 二是量体。 全面掌握村户在外,当地创业能人情况,掌握“经济能人”数据和动态信息。通过村干部介绍和自荐的办法,把意愿当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农民,确定“后备能人”的身份,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实训。 在确认就业意愿的前提下,聘请经纪人或行业技工,带设备、带产品到创业园组织技术操作培训。5年来,分别开展点钻、头饰、马达、仪表加工等20多个产品的操作培训,培训农民5200多人次,共培育经纪人32名。通过手对手的培训后,第1年由镇、村协调,分产品组建加工队伍,并由经纪人在加工过程中具体辅导。 四是外练。 借常山在义乌来料加工服务平台,由球川镇政府出资,送12名经纪人和“后备能人”到对接平台参加洽商、接单、签(定)单等综合素质培养。
3 、招“婿”,合力选育主体。 以“招商引资”的办法,推荐人力综合优势,抓经营领军人。 一是外引。 由县农办和县妇联牵头,统一印制来料加工基地宣传介绍小册子,借省来料加工对接洽谈会平台,山海协作洽谈会等机会发布招商信息;每个乡镇(街道)每年必须提供1条来料加工信息,带领1名企业主或经纪人来常山,由妇联统一安排到实地考察,几年来共组织外商考察球川创业园共35次,落户集聚区的外商有9人,主要经营项目为中性笔、点钻、服装等。 二是返乡。 发挥各地同乡会的联络优势,县妇联每年向常山籍创业成功人士发出邀请,到球川等农民集聚区实地考察,感受球川创业环境、创业动态,并通过他们宣传常山,推荐球川。荣威鞋业老总是芙蓉村人,在温州创业,在镇、村的召感下,2008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入驻,进驻时企业招工6人,如今常年固定工达130多人,2014年1至8月发放加工费223万元,企业技工工资高达5000元,普通员工工资每月在2300元以上。 三是进修。 由球川镇政府支付基本工资,每年选取1—2名经纪人赴义乌等地,在外地企业“进修”6个月,学习企业经营管理,7名学员不仅学到管理知识,而且带来了商机,5人成为一级经纪人,成为集聚区来料加工主力。 四是内育。 当前来料加工以妇女从事为主,突出发挥村妇女主任,计生联络员等女村干部的优势,通过政府“倒贴租金”、“定向培训”、“贷款贴息”等政策的支持,集聚区5名村级女干部走经纪人的岗位。
4 、护“航”,强力保障发展。 以“平安乡镇”建设为载体,注重人文关怀,抓转型提升。 一是结对。 采取镇班子联系企业(经纪人)制度,要求每周入企业走访1次以上,了解企业和员工动态情况。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作用,及时调解企业主和员工的关系,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让企业主(经纪人)安心经营,在创业园有“家”的感觉。 二是帮扶。 突出移民创业园的引领地位,作为县域政策“孵化地”,每年在创业园召开政策商讨会,每年安排特扶“贷款贴息”10万元以上,近3年来,集聚区加工点每年获得县来料加工转型升级等奖金均在30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度荣威鞋业获奖13万元。在信贷方面,信用社、村镇银行突出固有模式,采取抵押、联保等形式,5年来给予集聚区来料加工经纪人最惠、最便捷信贷支持,共计630万元。企业在用水用电等,球川镇政府出面解决,做到“有需必办”。 三是引领。 串珠、饰品、插花类等散单,量难做,加工费低,但低档次仍有一定的需求和市场,县妇联在兼顾的同时,积极走出去主动联系,带着经纪人承接中性笔、天堂伞等中高档项目,订单稳定,农民月加工收入平均在1800元以上,很受欢迎。为让荣威鞋业在创业园建外贸成品车间,今年以来,球川镇党政班子拿着土地指标,远赴温州与老总洽谈,荣威鞋业果断回应,返乡创业,现已投入300万元,新建厂房1300平米,成品设备车间正有序筹建。 四是提升。 引导经纪人规范来料加工管理,指导9家“个转企”。主动指导和服务加工点和企业走“来单”、“来样”加工并行,人力向机器、单项向多样加工之路 。在 各部门通力合作下,集聚区创业园来料加工电子商务平台正在筹建。为做大球川来料加工移民创业园品牌,县安排特扶资金1000万元,由球川镇政府为建设主体,5幢标准厂房等精品基地工程已建成,现与外商达成意向书,通过引进中高档产品助推来料加工的转型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