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因地制宜探索中小河流管护新模式

30.10.2014  09:55

 

【本站10月30日讯】近日,常山县“五水共治”督查组对新昌溪进行现场检查,在河道整治与管理方面没有找到一个扣分点,新昌溪的生态、清洁和“可持续管护”令人拍手叫好。

 

在新昌溪黄塘段,黄塘村村民正在对河道进行规整,村支书廖红俊也在其中。“趁着枯水期,施工条件好,给八面山漂流河段全面整修一下。”廖红俊口中所说的“八面山漂流”正是黄塘村利用新昌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采用股份制经营模式,引入了“资源折算股份”、“群众集资入股”、“集体+个体”等理念,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对新昌溪黄塘段漂流项目进行统一开发与管理。

 

因地制宜,搞活经营,“生态红利”助农增收。“门票收入大家都有份,治理一条河,致富一个村。”廖红俊支书继续描绘着他的蓝图。村里成立了“浙江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来负责运营,注册资金260万元。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少3000元就能入股,即便没有入股的农户也能从每张门票中获得3元的收益。此外,村集体投资30万元占了近10%的股份,收益全都用于医疗补贴等公益事业。今年两个月,持股村民每股可得分红152元,每位村民还有分红32元;除了分红,漂流运营管理还为3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河道保洁、设施维护、安全保障等,日均工资超过100元。

 

落实经费,权责一致,助力“五水共治”。如何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将地方经济发展与河道长效管理有机结合,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廖红俊介绍说,旅游开发公司作为黄塘溪段河道维护的责任单位,每年从收益中提留专项经费,定期开展河道保洁、疏浚、河岸整修等工作,并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护岸等新技术的应用,既要保障河道基本功能,又要打造生态河流与沿岸绿带景观。以前是没人管、没钱修,被动等靠要;现在是主动管、积极修,还特别注重生态保护,效果明显。

 

现场看到,新昌溪河水清澈见底、缓湍不一,河岸生态护坡风景宜人,岸上水中见不到丁点垃圾,与以前的脏乱形象大不相同。这主要得益于新昌乡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创新河道管护模式,通过保护和利用河道资源,“一河一策”,以水造景、以景养水,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打造美丽经济新样本,实现了河流的“畅、绿、洁、美”。同时,通过百姓参与、人人监督、群众获益,把好事办实、办长远,得到群众拥护,将行业管理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使青山绿水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