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四位一体”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
一、适应需求,分类指导。打破以学科命名学院常规,与阿里巴巴集团、IBM等合作,创立以企业、产业命名的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等面向现代产业的新型学院,建立应用型学科专业分类建设原则,实现传统办学功能转型。以学科为支撑,以“核心专业”为龙头,既强调专业群内学科共性和专业互融,实现师资、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又适时反映产业发展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要求和特色,实现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阿里巴巴商学院和国际服务工程学院2个创新创业学院以及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应用化学、文化创意等5个专业群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示范点。
二、创新机制,开放办学。建立学校、地方政府、企(行)业与科研院所共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校外资源全程介入学校人才培养。企业高管介入“三位一体”招生考试,共把人才培养“入口”关。校企(行)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编写新教材”。以技能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推行“百名企业高管进课堂计划”,以产学研平台为载体实施“百名博士教授进企入园践习工程”。以“质量为核心、需求为导向”,实施了专业动态监控与分类评价制度,促使专业建设上水平。
三、产学对接,平台支撑。发挥地处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的区位优势,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杭州硅谷”等国家、浙江省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以主持承担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互动共享平台”为载体,建立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杭州城西中心等36个产学研平台和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集团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等26个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实训实践、科研训练的“双创”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四、能力为本,实践为重。坚持“素质、知识、能力”三维度培养规格,与行业联合制订专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行业课程嵌入专业核心课程群,对接产业建立专业准入和准出标准,突出专业实践,将实践类学时从20%提升至40%以上。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将双创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双创”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