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绍兴市大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薄弱学校改造、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教师交流工作和集团化办学为载体,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完善,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
1.狠抓均衡短板,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以项目的形式,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等,全面改善了城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待遇。2015年全市投入1.05亿元,完成5所学校7个项目的改造。2016年计划投资5.3亿元,完成全市9个项目改造,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2015年,全市农村教师特岗津贴全部发放到位,全市21770名农村学校教师享受300元-500元/月不等的津贴。
2.强化均衡抓手,推进省市两项创建。以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为重要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农村教育优质化水平,全市各区、县(市)均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入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全市已经有470所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复核,创建率达94.7%,列全省第一。把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列入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2015年,15个乡镇成功创建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累计创建率达52.3%。
3.创设均衡平台,深化集团联盟办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各区县与学校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和城乡一体化办学等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建立完善了29个教育集团和70个城乡教育联盟或教育互助共同体。教育集团实行统配师资、捆绑考核,实现集团内“品牌嫁接、文化融合、管理同步、师资互派、资源共享”。联盟学校实行点对点对接帮扶,实现校际联动,推动镇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
4.优化师资配置,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总人数为1552名,其中校长(含副校长)191名,骨干教师215名,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数的20.6%,交流范围全市百分之百全覆盖,涉及全市义务教育段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骨干教师交流百分之百随迁人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