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多措并举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自2004年江山市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试点以来,至今,全市林权证发证到户率99%,农户林地确权率99.5%,家庭承包率72.2%,主体改革“三率”指标全部达标。在主体改革进行的同时,该市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建立集体林业新型产权制度、新型经营体系和新型金融体系,并不断完善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升林业发展活力和经营水平。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丰硕,不仅有效激活了林业各类生产要素,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也让更多的林农得到了实惠,有效地提高了林业贡献度。据201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该市林业总产值达138.7亿元,排名全省第6,全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5758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全年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5%,相当于农民增加的收入中有近一半来自林业,该市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服务林改示范县”和“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范县”等荣誉称号,真正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主要做法是:
一、上下联动,分类施策,在改革思路上求突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面权力和利益的重大调整,事关整个林区的长远发展和稳定。为此,该市立足自身实际,健全机制、重点突破,努力构建了一条高位推动、分类施策的改革思路。 一是搭建平台,解决有人做、有人管的问题。 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林改工作小组,同时在该市林业局下设林权管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配备5个人员编制,确保有专职机构、专职人员、专职经费来具体支撑林改工作的开展,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部署、部门加强指导、村组具体操作的工作格局。此外,及时构筑林改服务平台,成立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并设立了20个林权流转交易中心,其中市级1个,全市19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二是出台制度,规范如何做、如何管的问题。 根据林改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时制订出台相关政策,严格规范操作行为。在主体改革阶段,相继出台了《关于长期稳定山林承包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开展山林权证、自留山证换发林权证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对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等相关工作作了详细规定和说明;在配套改革阶段,先后制定出台了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做到依法、依规、有序。
二、创新实践,释放活力,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桥梁。 为了盘活集体林地资源,不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谋求利用市场机制,采取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等有效举措,使“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可流动的“绿色资本”,促进了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为全市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是规范集体林权流转,“活资源”变成“活资产”。 积极引导林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实现林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目前全市林权流转面积累计已达20多万亩。 二是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活资产”变成“活资金”。 创新金融服务,针对不同林农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已达3.5亿元。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行政策性林木保险,全市200多万亩山林无缝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了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对林农利益造成的损失。
三、多措并举,兴林富民,在改革实效上下功夫。 江山市共有集体林地185.3万亩,其中集体统管山55.01万亩,农户自留山60.22万亩,责任山70.02万亩。为此,该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深化改革的落脚点真正放在每亩山头上,真正放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 一是政府引导,不断加大林业投入。 为打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林业,该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林政策,如新种植猕猴桃、良种油茶补助300元/亩,新建林区道路补助2万元/公里,符合条件的林业贷款给予贴息等等。同时,该市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森林资源保障,今年市财政就投入200多万元资金用于森林消防“引水灭火”工程建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 二是创新驱动,提高林业科技贡献度。 充分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省林业厅的先进技术力量,开展项目合作,加强技术攻关,并通过院、市、乡、点“四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队伍,把一个个林业先进适用技术真正传播到了林农手中,打造了一批“一亩山万元钱”的高效林业示范点,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毛竹丰产高效培育、猕猴桃标准化栽培等林业技术成果57项,累计辐射推广面积72.7万亩,为林农增加经济效益5.3亿元。 三是项目推动,加强富民辐射带动效应。 一方面以工业化的理念提升现代林业园区建设水平,充分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向现代林业园区集聚,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实现集基地生产、加工和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2014年全市园区实现产值2亿元。另一方面启动了“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工程,2008年以来已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林区道路1264公里,受益山场80多万亩,为林农年增收节支6500多万元。 四是内育外引,培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开发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先后开展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栽培食用菌、药材、野菜等多种试验,如竹林下套种竹荪、猕猴桃下套种白芨等,并逐步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1.2万亩。同时,着力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本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今年,与宁波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总投资3亿元,发展白芍、白术、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的光伏板下套种及生态休闲项目的开发等,力争建成全省首个“万亩名贵中药材基地”。 五是网络淘金,加强林产品市场培育。 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加快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展销平台,有效提高了该市生态绿色有机林产品的品牌效益。以猕猴桃为例,淘宝及天猫平台上的猕猴桃网店铺数近400家,2014年网上销售猕猴桃突破2万吨,占全部销售量的70%以上。(江山市林业局)